《丹溪手镜》 - 湿(十二) 湿家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又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湿内流也),脉沉而细,此名湿痹。其候大便反快,小便不利,头汗,背强(寒湿相搏),反欲近火,寒湿在表,若下之早则哕而胸满(伤动胃气),小便不利(下... 明灯中医 2022-02-27 1.9W+ #丹溪手镜
《丹溪手镜》 - 汗吐下温水火刺灸八法(四) 可汗 脉浮大可汗(问病者设利为虚,不可汗。)浮而紧可汗。 太阳病,脉浮弱数者,可汗。 阳明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表未解,可汗。 日晡发热如疟,此属阳明,脉浮虚,可汗。 下利后,身痛清便自调,可汗。... 明灯医学 2022-02-27 1.7W+ #丹溪手镜
《丹溪手镜》 - 伤寒(九) 脉法 大浮数动滑为阳也,沉涩弱弦微为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凡阳病见阴脉者死。 脉浮而数(阳脉也),能食不大便者,里实也,名曰阳结,期十七日当剧(为阳气固结,阴脉不得而杂之,阳结为火,至十七日传少阴... 明灯医学 2022-02-27 2.0W+ #丹溪手镜
《丹溪手镜》 - 五脏(三) 肝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肝经也),鬲咽不通,饮食不下(土衰病也),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里急 戾,胁痛呕泄,令人善怒也。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 心胸中热,嗌干右 满... 明灯中医 2022-02-27 1.8W+ #丹溪手镜
《丹溪手镜》 - 脉(七) (图附后) 浮在皮肤,按之不足,举之有余,虚也。 人迎(风邪在表。) 气口(阴阳耗散) 左寸(因风头痛心昏有热。) 右寸(宿食滞气肺风逆喘。) 左关(因胁下满。) 右关(脾食伤胃风。) 趺阳(胃滞。... 明灯中医 2022-02-27 1.8W+ #丹溪手镜
《丹溪手镜》 - 察视(二) 黑气起于耳目鼻上,渐入于口者死;白色亦然。 赤色见于耳目额上,五日死。 面青目黑,面青目黄,面青目白,面青唇黑,皆死。 面白目黑,面白目白;面赤目黄,面赤目白;面黑目白,面黑唇青,面黑目青;面黄目白... 明灯中医 2022-02-27 2.3W+ #丹溪手镜
《丹溪手镜》 - 评脉(一) 凡男女当以左手尺脉常弱,右手尺脉常盛,为平。 脉诸按之不鼓为虚寒。 脉诸搏手,为寒凉或寒药致之。 脉两手相似,而右为甚,或责胃虚。 脉少有力,胜则似止,元气不及。 脉诸短为虚,诸大为虚。 脉涩而盛大... 明灯医学 2022-02-27 2.1W+ #丹溪手镜
《丹溪手镜》 - 医家源流 帝王世纪云,神农以赭鞭击草木,审其平毒,旌其燥寒,察其畏恶,辨其臣使,厘而正之,一日之间遇七十余毒,极含气也,人病四百,药二百六十有五,乃着《本草》,而医书之原启矣。黄帝深虑人生夭昏凶札,上穷下际,... 明灯医学 2022-02-27 2.0W+ #丹溪手镜
《丹溪手镜》 - 序 丹溪先生之书,为世所诵习,如《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等集,以列于张刘诸大家,毋或敢复置喙矣。独《手镜》一帙,为先生所秘惜,左右行游,常挟与俱,不轻以示人。迄于今垂三... 明灯医学 2022-02-27 2.0W+ #丹溪手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