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 - 十二、发痫瘥后更发候 痫发之状,或口眼相引,或目睛上摇,或手足螈 ,或背脊强直,或头项反折,或屈指如数,皆由当风取凉,乳哺失节之所为。其瘥之后而更发者,是余势未尽,小儿血气软弱,或因乳食不节,或风冷不调,或更惊动,因而重... 明灯中医 2022-03-01 1.8W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 - 十四、伤寒解肌发汗候 伤寒,是寒气客于皮肤,寒从外搏于血气,腠理闭密,冷气在内,不得外泄,蕴积生热,故头痛、壮热、体疼。所以须解其肌肤,令腠理开,津液为汗,发泄其气,则热歇。 凡伤寒,无问长幼男女,于春夏宜发汗。又脉浮大... 明灯中医 2022-03-01 1.8W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 - 十、惊痫候 惊痫者,起于惊怖大啼,精神伤动,气脉不定,因惊而发作成痫也。初觉儿欲惊,急持抱之,惊自止。故养小儿常慎惊,勿闻大声。每持抱之间,常当安徐,勿令怖。又雷鸣时常塞儿耳,并作余细声以乱之。 惊痫当按图灸之... 明灯中医 2022-03-01 1.6W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 - 八、发痫瘥后身体头面悉肿满候 凡痫发之状,或口眼相引,或目睛上摇,或手足掣纵,或背脊强直,或头项反折,或屈指如数,皆由以儿当风取凉,乳哺失节之所为也。其痫瘥后而肿满者,是风痫。风痫,因小儿浓衣汗出,因风取凉而得之。初发之状,屈指... 明灯中医 2022-03-01 2.2W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 - 九、发痫瘥后六七岁不能语候 凡痫发之状,口眼相引,或目睛上摇,或手足螈 ,或脊背强直,或头项反折,皆由以儿当风取凉,乳哺失节之所为也。而痫发瘥后不能语者,是风痫。风痫,因儿衣浓汗出,以儿乘风取凉太过,为风所伤得之。其初发之状,... 明灯中医 2022-03-01 2.6W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 - 一、养小儿候 经说∶年六岁以上为小儿,十八以上为少年,二十以上为壮年,五十以上为老年也。其六岁已还者,经所不载,是以乳下婴儿病难治者,皆无所承按故也。中古有巫方,立小儿《颅囟经》以占夭寿,判疾病死生,世所相传,始... 明灯中医 2022-03-01 2.2W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 - 五、惊候 小儿惊者,由血气不和,热实在内,心神不定,所以发惊,甚者掣缩变成痫。 又小儿变蒸,亦微惊,所以然者,亦由热气所为。但须微发惊,以长血脉,不欲大惊。大惊乃灸惊脉,若五六十日灸者,惊复更甚,生百日后灸惊... 明灯中医 2022-03-01 2.2W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 - 四、壮热候 小儿壮热者,是小儿血气盛,五脏生热,熏发于外,故令身体壮热。大体与温壮相似,而有小异。或挟伏热,或挟宿寒。其挟伏热者,大便黄而臭;挟宿寒者,粪白而有酸气。 此二者,腑脏不调,冷热之气俱乘肠胃。蕴积染... 明灯中医 2022-03-01 1.9W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 - 三、温壮候 小儿温壮者,由腑脏不调,内有伏热,或挟宿寒,皆搏于胃气。足阳明为胃之经,主身之肌肉,其胃不和调,则气行壅涩,故蕴积体热,名为温壮。 候小儿大便,其粪黄而臭,此腹内有伏热,宜将服龙胆汤;若粪白而酢臭,... 明灯中医 2022-03-01 1.6W #诸病源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