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阴纲目》 - 论经闭因肝劳血伤 骆氏曰∶经云有病胸胁支满,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曰血枯(此病机也,宜知)。此年少时因大脱血,或醉而入房,亏损肾肝。盖肝藏血,受天一之气以为滋荣,其经... 明灯中医 2022-02-28 1.3W #济阴纲目
《济阴纲目》 - 论开痰行气 丹溪云∶涎郁胸中,清气不升,故经脉壅遏而降下,非开涎不足以行气(又得一种见解,人尝谓丹溪先生善治痰,然哉),非气升则血不能归隧道,此论血泄之义甚明。盖开胸膈浊涎,则清气升,清气升则血归隧道不崩矣,故... 明灯中医 2022-02-28 1.6W #济阴纲目
《济阴纲目》 - 论经闭因痰饮所隔 张子和云∶凡妇人月事不来,用茶调散吐之(据此吐法,能学子和者则可,在他人则不可。用吐固是一法,然体虚者不宜),次用玉烛散、芎归汤、三和汤、桂苓白术散之类,降心火,益肾水,开胃进食,分阴阳,利水道之药... 明灯中医 2022-02-28 1.7W #济阴纲目
《济阴纲目》 - 治经水过多 当归饮(即芩术四物汤) 抑阳助阴,调理经脉,若月水过多,别无余证。 当归(微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酒蒸焙 ) 白术 黄芩(各一钱) 上锉,水煎服。如久不止成血崩者,加阿胶(炒)、山栀子(炒)、... 明灯中医 2022-02-28 1.5W #济阴纲目
《济阴纲目》 - 论经闭由二阳之病治宜泻心火养脾血 洁古曰∶女子月事不来者,先泻心火,血自下也。《内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故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王启玄注曰∶大肠胃热也。心脾受之,心主血,心病则血不流;脾主味,脾病则味不化,味不化,则精... 明灯中医 2022-02-28 1.5W #济阴纲目
《济阴纲目》 - 治往来寒热 本事方治妇人血脉不调,往来寒热,状如劳倦。 当归 川芎 黄 甘草 官桂(各一两) 熟地黄 白芍药 白术(各二两) 柴胡 阿胶(碎,炒,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枣一枚,水煎,空心服,白汤点服亦得... 明灯中医 2022-02-28 1.6W #济阴纲目
《济阴纲目》 - 治经候先期 先期汤治经水先期而来,宜凉血固经。(此方妙在分两之减半,虽谓血生于气而气旺生火,故不多焉。 按自总方四物汤以下诸丸方丸法,各有次序,各具妙理,诚为学人津梁,病患砭石,调剂者宜法之) 当归 白芍药(炒... 明灯中医 2022-02-28 1.8W #济阴纲目
《济阴纲目》 - 治过期不止 芩心丸治妇人四十九岁以后,天癸当住,每月却行,或过多不止。 黄芩(心,枝条,二两,米泔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用米泔,入阳明经胃气也) 上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下,... 明灯中医 2022-02-28 2.0W #济阴纲目
《济阴纲目》 - 论经病发热(附客热) 李氏曰∶潮热有时,为内伤为虚,无时为外感为实。虚者,大温经汤;热者,四物汤加柴胡、黄芩;经闭者,滋血汤;骨蒸者,大胡连丸、大乌鸡丸;五心潮者,四物汤加黄连、胡黄连;无汗者,茯苓补心汤;有汗者,逍遥散... 明灯中医 2022-02-28 1.7W #济阴纲目
《济阴纲目》 - 论经行泄泻 汪石山治一妇,经行必泻三日,然后行,诊其脉皆濡弱,此脾虚也。脾属血属湿,经水将动,脾血先已流注血海,然后下流为经。脾血既亏,则虚而不能营运其湿(濡弱二字,足征脾虚,此脾气虚而非脾血虚也,用药当矣。而... 明灯中医 2022-02-28 1.6W #济阴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