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萃精》 - 湿热兼寒疝 小儿平素过食浓味,致生湿热,因湿热之气下行,流入囊中,复为风寒所束,遂结为疝,囊纵红肿,常常刺痛,古法主乌头栀子汤(如乌头、炒栀子二味),引用顺流水,入姜汁煎服。 〔真按〕证本湿热,又袭寒邪,方用漂... 明灯医学 2022-02-27 1.9W #儿科萃精
《儿科萃精》 - 痰证解 痰本水谷所化,其所化何以变为痰,盖所化之津液不能四布,留于胸中,变为浊液,故书多责于脾。谓脾气清澈则痰不生,脾气浊混则痰始成。小儿之痰,多由乳食无节,或过食浓味,脾胃不能运化而生。若阴气素盛,则化为... 明灯中医 2022-02-27 1.7W #儿科萃精
《儿科萃精》 - 胎疝 孕妇啼泣过伤,气结不散,蕴于胞中,令儿生下胞硬疼痛,名曰胎疝,轻者古法主十味苍柏散(如醋炒青皮、炮附子、黄柏、南山楂、苍术、制香附、益智仁、醋炒延胡索、桃仁、炙甘草,引用小茴香)。 重者,古法主金铃... 明灯中医 2022-02-27 2.1W #儿科萃精
《儿科萃精》 - 阴黄 小儿阴黄,乃脾湿肾寒两虚而成,此最为危候,若用温脾之黄,古法主理中汤加茵陈蒿。 若用温肾之黄,古法主茵陈四逆汤(如制附子、北干姜、茵陈蒿、炙甘草等味)。 〔真按〕阴黄证全非湿热,总由气血之败,盖气不... 明灯医学 2022-02-27 1.9W #儿科萃精
《儿科萃精》 - 阳黄 小儿阳黄一证,原因湿热而成,表实无汗者,古法主茵陈麻黄汤,外发其汗(如茵陈蒿、麻黄二味,水煎加黄酒少许服之,使黄从表解也)。 里实二便秘涩,腹满者,古法主茵陈蒿汤(如茵陈蒿、川大黄、栀子,引用灯芯)... 明灯医学 2022-02-27 2.1W #儿科萃精
《儿科萃精》 - 血解 血为一身之液,有血则筋骨脏腑皆得其灌溉而成,无血则内失所养,形容无不枯槁。小儿失血之证,阳盛乘阴,则血为热迫,故犯气分而妄行,不得归入经脉也。若血病伤及于腑者,则血渗入肠胃之浊道,上行于咽,出而为吐... 明灯医学 2022-02-27 2.1W #儿科萃精
《儿科萃精》 - 黄胆解 《经》曰∶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耳目上黄,黄胆也。又曰∶溺黄赤安卧者曰黄胆,已食如饥者曰胃疸。 古人论小儿黄胆一证,皆云湿热郁久,外发肌肤,其候遍身面目皆黄,甚则深黄,面如烟熏之状,其中又有阴阳之别... 明灯中医 2022-02-27 2.0W #儿科萃精
《儿科萃精》 - 热淋 小儿热淋,因膀胱蓄热而成,其候小便不通,淋漓涩痛,古法主十味导赤汤(如生地、山栀子、木通、瞿麦、滑石、淡竹叶、茵陈蒿、黄芩、生甘草、猪苓等共十味)。 〔真按〕小儿热淋,遽用十味,未免过剂,但用细生地... 明灯医学 2022-02-27 2.0W #儿科萃精
《儿科萃精》 - 石淋 小儿石淋,逢溺则茎中作痛,常带砂石之状,因膀胱蓄热日久所致,正如汤瓶久经火炼,底结白 也,轻者古法主葵子散(如炒桑皮、瞿麦、栀子、赤茯苓、木通、车前子、炙甘草、葵子等味),重者古法主八正散(如蓄、瞿... 明灯医学 2022-02-27 1.8W #儿科萃精
《儿科萃精》 - 疟痰疟饮 小儿素有痰饮,复因外邪凝结脾胃,故见呕逆,若疟疾或因汗下之后,表里无证,古法主清脾饮(如柴胡、黄芩、姜半夏、炙甘草、浓朴、青皮、槟榔、茯苓、草果、人参、白术、橘红、苍术,引用生姜)。 〔真按〕疟后痰... 明灯医学 2022-02-27 1.9W #儿科萃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