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医随笔》 - 血热血干 伤寒阳明病,有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来适断,血室空虚,邪易陷入,有热入血室证。其证皆谵言妄语,甚或狂走见鬼,午前明了,午后昏瞀,入夜尤甚,倦卧,不知饮食,不能转侧。其病之轻重,固由热之微甚,而... 明灯医学 2022-03-01 1.8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温热发斑其人反清 (附虚劳将死,其人反清 凡人周身百脉之血,发源于心,亦归宿于心,循环不已。热入血脉,必致遗毒于心,故、谵妄也。前论患温热者,津枯血少,则神明不昏,昼夜不寐。何也?盖血实则浊聚,血虚则神散也。更有津血... 明灯医学 2022-03-01 1.8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瘟疫脉沉 近日时疫之病,有所谓喉痧者,初起脉俱沉细,三部以两尺为甚,两尺又以左手为甚,其初至数尚清,应指有力,一二日后渐见躁疾,模糊伏匿,按之即散。旧谓∶瘟病邪从中道,起于阳明,其脉右大于左。窃谓∶此乃热浊之... 明灯中医 2022-03-01 1.7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阴盛阴虚脉证辨 (篇中所援诸论,并出张石顽《医通》 《内经》云∶阴盛生内寒,阴虚生内热。其证候不同矣。阴虚之脉,数散而涩;阴盛之脉,迟紧而涩。其脉象不同矣。阴虚宜甘润填阴,阴盛宜辛温振阳。其治法更不同矣。况阴盛格阳... 明灯中医 2022-03-01 1.9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寒热同形同病(案) 乡人李信道得疾,六脉沉不见,深按至骨,则若有力。按∶周本“若”字作“弦紧”。 头痛,身温,烦躁,指末皆冷,中满恶心,两更医矣。医皆不识,止供调气药。予因诊视曰∶此阴中伏阳也。仲景法中无此证,世人患此... 明灯中医 2022-03-01 1.8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寒热同形同病(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寒热同形同病(案) 乡人李信道得疾,六脉沉不见,深按至骨,则若有力。按∶周本“若”字作“弦紧”。 头痛,身温,烦躁,指末皆冷,中满恶心,两更医矣。医皆不识,止供调气药。予因诊视曰∶此阴中伏阳也。仲... 明灯中医 2022-03-01 1.7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寒热同形同病 寒热同形者,寒极似热,阴寒逼其微阳外越也;热极似寒,所谓热深厥深也。更有久服温补,清浊混处,畏寒异常,攻以寒下之剂,而阳达寒退者。前人之名论、治案伙矣。同病者,真寒、真热二气并见也。如伤寒大青龙证,... 明灯中医 2022-03-01 2.0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燥湿同形同病 燥湿同形者,燥极似湿,湿极似燥也。《内经》以痿 为肺热叶焦,以诸痉强直皆属于湿,其义最可思。故治法有发汗利水以通津液者,有养阴滋水以祛痰涎者。张石顽曰∶常有一种燥证,反似湿痹,遍身疼烦,手足痿弱无力... 明灯医学 2022-03-01 1.7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太素约旨 (彭用光书繁杂无绪,兹撮其要,撰为此篇,以备诊家一法 男子左手为主,以肾为己身之位。(按男女皆以左为主,以肾为己身,但女有夫位之异。谓女以右为主者,非。 左主贵,右主富;左主内,右主外。(如性情为内... 明灯中医 2022-03-01 1.7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结气伏热脉辨 结气与伏热在内者,其脉皆沉滑也。何以别之?大抵气脉必兼弦,以其气实于内也;热脉必兼洪,以其热鼓于内也。亦有气脉单沉弦而不滑者,不兼热也;若热盛,即兼洪,而兼伏热矣。热脉单沉洪而不滑者,以无郁也;若郁... 明灯医学 2022-03-01 1.6W #读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