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经》 - 十三、太阴阳明之异

明灯中医 张景岳.景岳全书 1.2W+

(《素问·太阴阳明论》)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

(太阴脾也,阳明胃也,虽皆属土,然一表一里,故所受所伤有不同矣。)

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

(脾为脏,阴也。胃为腑,阳也。阳主外,阴主内,阳主上,阴主下,是阴阳异位也。阳虚则阴实,阴虚则阳实,是更虚更实也。病者为逆,不病者为从,是更逆更从也。凡此者,皆所从不同,故病名亦异。)

帝曰∶愿闻其异状也。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

(胃属三阳,故主天气。脾属三阴,故主地气。)

故阳道实,阴道虚。

(阳刚阴柔也。又外邪多有余,故阳道实。内伤多不足,故阴道虚。一曰阴道实则阳道虚矣,所谓更虚更实者,亦通。)

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

(贼风虚邪,外伤也,故阳受之而入腑。饮食起居,内伤也,故阴受之而入脏。)

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 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

(不时卧,不能以时卧也。阳邪在表在上,故为身热不卧喘呼。阴邪在里在下,故为 满飧泄肠 。 音嗔。飧音孙。 音僻。)

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

(喉为肺系,所以受气,故上通于天。咽为胃系,所以受水谷,故下通于地。)

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

(风,阳气也,故阳分受之。湿,阴气也,故阴分受之。各从其类也。)

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

(《逆顺肥瘦篇》曰∶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即此之谓。盖阴气在下,下者必升;阳气在上,上者必降。脾阴胃阳,气皆然也。)

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

(阳病极则及于下,阴病极则及于上,极则变也。非惟上下,表里亦然。)

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阳受风气,故上先受之。阴受湿气,故下先受之。然上非无湿,下非无风,但受有先后耳。曰先受之,则后者可知矣。)

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

(此下言胃气必因脾气乃得行也。)

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四肢之举动,必赖胃气以为用,然胃气不能自至于诸经,必因脾气之营运,则胃中水谷之气化为精微乃得及于四肢也。若脾病则胃气不行,故各经脉道日以衰微,而四肢不为用矣。为,去声。下同。)

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

(此下言三阴三阳之脉皆禀于脾胃之气也。膜,模、莫二音。)

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

(为之者,为胃也。脾脉贯胃属脾,足太阴也,故为之行气于三阴。三阴者,五脏之谓。)

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

(阳明者,太阴之表也,主受水谷以溉脏腑,故为五脏六腑之海。虽阳明行气于三阳,然亦赖脾气而后行,故曰亦也。三阳者,即六腑也。)

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

(因其经,因脾经也。脏腑得禀于阳明者,以脾经贯胃,故能为胃行其津液也。)

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阴道,血脉也。此复明脾主四肢之义。)

标签: 类经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老师微信:262412996点击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