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启源》 - 气之浓者

明灯中医 金.张元素.医学启源 1.9W+

气之浓者,阳中之阳,气浓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

附子 气热,味大辛,其性走而不守,亦能除肾中寒甚,〔以〕白术为佐,谓之术附汤,除寒湿之〔圣〕药〔也〕。〔治湿〕药〔中宜〕少加之,通行诸经,引用药也。及治经闭。《主治秘要》云∶辛,纯阳,治脾中大寒。又云∶性大热,味辛甘,〔气浓味薄〕,轻重得宜,可升可降,阳也。其用有三∶去脏腑沉寒一也。补助阳气不足二也。温〔暖〕脾胃三也。然不可多用。慢火炮制用。

干姜 气热,味大辛,治沉寒痼冷,肾中无阳,脉气欲绝,黑附子为引,用水同煎二物,姜附汤是也。〔亦〕治中焦有寒。《主治秘要》云∶性热味辛,气味俱浓,半沉半浮,可升可降,阳中阴也。其用有四∶通心气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二也。发〔散〕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疼四也。又云∶辛温纯阳,《内经》云∶寒淫所胜,以辛散之,此之谓也。水洗,慢火炙制,锉用。

干生姜 气味温辛,主伤寒头痛,鼻塞上气,止呕吐,治咳嗽,生与干同治。

〔与〕半夏等分,治心下急痛。锉用。

川乌头 气热,味大辛,疗风痹半身不遂,引经药也。《主治秘要》云∶性热味辛甘,气浓味薄,浮而升,阳也。其用有六∶除寒〔疾〕一也。去心下坚痞二也。温养脏腑三也。治〔诸〕风四也。破积〔聚〕滞气五也。〔治〕感寒腹痛六也。

先以慢火炮制去皮,碎用。

良姜 气热味辛,主〔胃中逆〕冷,霍乱腹痛,翻胃吐食,转筋〔泻〕利,下气消食。《主治秘要》云∶纯阳,健脾胃。碎用。

肉桂 气热,味大辛,补下焦〔火热〕不足,治沉寒痼冷之病,及表虚自汗,春夏二时为禁药也。《主治秘要》云∶(若)纯阳,渗泄止渴。又云∶甘辛,阳,大热,去营卫中之风寒。去皮,捣细用。

桂枝 气热,味辛甘,仲景治伤寒证,发汗用桂枝者,〔乃〕桂〔条〕,非身干也,取其轻薄而能发〔散〕。今又有一种〔柳桂〕,〔乃〕桂枝嫩小枝条也,尤宜入治上焦药用也。《主治秘要》云∶性温,味辛〔甘〕,气味俱薄,体轻而上行,浮而升,阳也。其用有四∶〔治〕伤风头痛一也。开腠理二也。解表三也。去皮肤〔风湿〕四也。

草豆蔻 气热,味大辛,治风寒客邪在于胃口之上,善〔去〕脾胃寒,治客寒令人心胃痛。《主治秘要》云∶〔纯〕阳,益脾胃去寒。面〔裹〕煨熟,去面皮,捣细用。

丁香 气味辛温,温脾胃,止霍乱,消 癖、气胀,及胃肠内冷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主治秘要》云∶纯阳,去胃寒。

浓朴 气温味辛,能除腹胀,若〔元气〕虚弱,虽腹胀,宜斟酌用之,寒腹胀是也。大热药中,兼用结者散之,乃神药也。误服,脱人元气,切禁之。紫色者佳。

《主治秘要》云∶性〔温〕,味苦辛,气浓味浓,体重浊而〔微〕降,阴中阳也。其用有三∶平胃〔气〕一也。去腹胀二也。孕妇忌之三也。又云∶阳中之阴,去腹胀,浓肠胃。去粗皮,姜汁制用。

益智仁 气热,味大辛,治脾胃中寒邪,和中益气,治人多唾,当于补中药内兼用之,不可多服。去皮捣用。

木香 气味辛苦,除肺中滞气,若疗中下焦气结滞,须用槟榔为使。《主治秘要》云∶性〔热〕味〔辛〕苦,气味俱浓,沉而降,阴也。其用,调气而已。又曰∶辛,纯阳,以和胃气。广州者佳。

白豆蔻 气热,味大辛,荡散〔肺〕中滞气,主积冷气,宽膈,止吐逆,久反胃,消谷,下气,进饮食。《主治秘要》云∶性大温,味辛,气味俱薄,轻清而升,阳也。其用有五∶肺金本药一也。散胸中滞气二也。〔治〕感寒腹痛三也。温暖脾胃四也。赤眼暴发,白睛红者五也。又云∶辛,纯阳,去太阳〔经〕目内〔大 红筋〕。去皮〔捣〕用。

川椒 气温味辛,主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利五脏。凡用须炒去汗,又去含口者。《主治秘要》云∶辛,阳,明目之剂。手搓细用。

吴茱萸 气热味辛,治寒在咽喉,〔隘〕塞胸中。经云∶咽膈不通,食不〔可〕下,食则呕,令人口开目瞪,寒邪所结,气不得上下,此病不已,令人〔寒〕中腹满,膨胀下利,寒气诸药,不可代也。《主治秘要》云∶性热味辛,气味俱浓,半沉半浮,阴中之阳也,气浮而味降。其用有四∶去胸中寒一也。止心痛二也。〔治〕感寒腹痛三也。消宿酒,为白豆蔻之佐四也。又云∶辛,阳中之阴,温中下气。洗去苦味,晒干用。

茴香 气平味〔辛〕,破一切臭气,调中、止呕、下食。须炒黄色,捣细用。

玄胡索 气温味辛,〔破血治气,妇人月事不调,小腹痛甚,温暖腰膝,破散 瘕,捣细用。〕〔缩砂仁 气温味辛,治脾胃气结滞不散,主虚劳冷泻,心腹痛,下气消食,捣细用。〕

红蓝花 气温味辛,主〔产〕后口噤血晕,腹内恶血不尽,绞痛,破〔留〕血神验,(酒浸,佐当归生新血。)

神曲〔气暖味甘〕,消食,治脾胃食不化,须用于脾〔胃〕药中少加之。《主治秘要》云∶辛,阳,益胃气。炒黄色用。

标签: 医学启源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老师微信:262412996点击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