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分类一览表,太难得了,功效一目了然

明灯中医 中药方剂 3.0W+

中草药中药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若是不加以分类,笼统而学,怕是难以厘清各药之间的关系,也不易掌握各药的效用,影响临床的发挥。如何快速掌握中药的作用?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若将中药分门别类,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具体怎么分呢?本文介绍现在常用的分类法,详见正文!

北齐徐之才曾把药物的效能分为十种,他说:“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是药之大体。”内容是:宣可去壅,生姜、橘皮之属,即理气和胃药;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即利尿药;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即强壮营养药;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即泻水、通大便药;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中草药即解肌发汗药;重可去怯,磁石、铁粉之属,即安神镇静药;滑可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即利尿润肠药;涩可去脱,牡蛎、龙骨之属,即收敛固涩药;燥可去湿,桑皮、赤小豆之属,即理湿化痰药;湿可去燥,白石英、紫石英之属,则滋润药。宋朝寇宗奭补充两种:寒可去热,即清凉药;热可去寒,即温热药。清朝贾九如又提出:雄可表散,锐可下行,和可安中,缓可制急,平可主养,静可制动等。各有见地,可供参考。

现在一般分法比较明朗,大致如下:

解表药

中草药有发散作用,包括疏解风寒、风热、风湿、暑气等外邪犯表。辛温解表,如麻黄、桂枝、紫苏、羌活、独活、荆芥、防风、细辛、香薷、白芷、秦艽;辛凉解表,如葛根、柴胡、薄荷、豆豉、豆卷、桑叶、菊花、浮萍、升麻;驱风湿,如威灵仙、白芷、络石藤、五加皮、海风藤等。

泻下药

具有通大便作用(包括泻水)。寒下,如大黄、玄明粉;热下,如巴豆;润下,如麻仁、瓜蒌仁、郁李仁;泻下,如大戟、芫花、甘遂、牵牛子、商陆、葶苈等。

理湿药

具有除湿渗利作用。芳香化湿,如藿香、佩兰、佛手、苍术、厚朴、草果;淡渗,如茯苓、通草、苡仁;利尿,如车前、泽泻、木通、防己、瞿麦、猪苓、萆薢、萹蓄等。

祛寒药

中草药具有温中作用(包括回阳)。温中散寒,如吴茱萸、丁香、干姜、茴香、乌头;扶阳壮火,如附子、肉桂、益智仁、肉果、巴戟天等。

清热药

具有清解内热作用(包括解毒)。苦寒清热,如黄连、黄芩、黄柏、知母、山栀、龙胆草、连翘、青蒿、夏枯草、丹皮、银花;甘寒清热,如鲜生地、石膏、竹叶、竹茹、天花粉、地骨皮、芦根、茅根;清热解毒,如玄参、犀角、青黛、大青叶、马勃、射干、山豆根、地丁草、板蓝根等。

中药分类一览表,太难得了,功效一目了然  第1张

涌吐药

具有催吐作用。如瓜蒂、藜芦、胆矾等。

消化药

具有消食健胃作用。如神曲、山楂、麦芽、砂仁、蔻仁、莱菔子、鸡内金等。

止咳药

具有肃肺作用(中草药包括化痰平喘)。清肺止咳,如前胡、牛蒡、杏仁、贝母、桔梗、桑白皮、枇杷叶、马兜铃、百合、百部、胖大海;温肺止咳,如白前、旋覆花、紫菀、款冬花;消痰平喘,如胆星、半夏、白芥子、苏子、天竺黄、海浮石、鹅管石、竹沥、海藻、昆布、海蜇等。

理气药

具有舒畅气机作用。行气,如陈皮、乌药、木香、香附、郁金、金铃子、香橼;破气,如枳实、青皮、沉香、厚朴等。

理血药

具有和血作用,包括破瘀、止血。活血,如当归、川芎、红花、鸡血藤、五灵脂、延胡、乳香、没药;破瘀,如桃仁、败酱草、益母草、姜黄、刘寄奴、地鳖虫、水蛭、虻虫;止血,如仙鹤草、参三七、蒲黄、白及、槐花、地榆、侧柏叶、茜草、血余炭、大小蓟、棕榈、藕节等。

滋补药

中草药具有营养强壮作用(包括补气、补血、温补、清补)。补气,如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补血,如熟地、首乌、驴皮胶、龙眼肉、当归身、白芍;温补,如鹿茸、苁蓉、菟丝子、蛤蚧、五味子、补骨脂、狗脊、杜仲、续断、海狗肾、鹿角胶、虎骨胶;清补,如沙参、麦冬、石斛、女贞子、龟板、鳖甲、枸杞子、女贞子、天冬等。

开窍药

具有醒脑辟秽作用。如麝香、牛黄、蟾酥、冰片、苏合香、安息香、菖蒲等。

镇静药

具有重镇作用,包括息风、安神。重镇,如磁石、代赭石;息风潜阳,如天麻、钩藤、石决明、牡蛎、羚羊角、玳瑁、蜈蚣、全蝎;安神,如远志、枣仁、柏子仁、龙齿、朱砂、茯神、珠粉等

固涩药

中草药具有收敛作用(包括止汗、固精、制泻)。止汗,如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固精,如金樱子、芡实、莲须、莲肉、龙骨;制泻,如御米壳、赤石脂、石榴皮、诃子等

驱虫药

具有杀虫作用。如使君子、芜荑、雷丸、鹤虱、榧子、槟榔、雄黄、苦楝根等。

从上面可以看到中药的丰富,并在治疗上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

我们体会到,药物作用于人体,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为恢复和加强体力,一为驱除病邪。简单地说,就是扶正和祛邪,也即《内经》所说“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中草药现在为了便于学习和临证应用,将最繁用的药物结合常见证候,再作如下分述,有应生用或炮制用的亦加注明。

1.扶正类

(1)属于肺者:分肺气虚、肺阴虚。

补肺气:生晒人参、生黄芪、冬虫草、山药。

补肺阴:北沙参、麦冬、川百合。

(2)属于心者:分心血虚、神不安。

补心血:细生地、麦冬、酸枣仁、柏子仁、龙眼肉、红枣、五味子、浮小麦。

安神:龙齿、云茯神(用朱砂拌者为朱茯神)、珍珠粉。

(3)属于肝者:分肝血虚、肝阳上升。

补肝血:当归身、白芍、制首乌、驴皮胶、潼沙苑。

潜阳息风:左牡蛎、生石决、钩藤、天麻、杭菊花、羚羊尖、炙全蝎。

(4)属于脾者:分中气虚、中气下陷。

补中气:党参、白术、山药、炙甘草、扁豆、饴糖。

升提中气:炙升麻、软柴胡、煨葛根。

(5)属于肾者:分阴虚、阳虚、精关不固、筋骨无力。

补阴:熟地、山萸肉、天冬、菟丝饼、桑椹子、熟女贞、炙鳖甲、龟板、制黄精、紫河车、核桃肉。

补阳:枸杞子、鹿茸、海狗肾、益智仁、鹿角胶、肉桂、熟附片、巴戟肉、锁阳、胡芦巴。

固精:金樱子、煅龙骨、煅牡蛎、莲须、芡实、桑螵蛸。

壮筋骨:炒杜仲、续断、炙虎骨、怀牛膝、炙狗脊、补骨脂、木瓜。

(6)中草药属于肠胃者:分津液虚、消化弱、滑肠、便闭。

养津液:金石斛(用鲜者为鲜石斛)、天花粉、玉竹。

助消化:鸡内金、春砂仁、白蔻仁、炒谷芽。

涩大肠:诃子、御米壳、赤石脂、煨肉果。

通大便:生大黄(中草药亦可用炒大黄)、玄明粉、芦荟、枳实。

润肠:麻仁、瓜蒌仁、郁李仁、淡苁蓉、蜂蜜。

(7)属于膀胱者:分小便短涩、遗尿不禁。

利尿:云茯苓、猪苓、赤苓、车前子、泽泻、冬瓜皮、通草、木通、大腹皮。

通淋:石韦、瞿麦穗、萹蓄草、海金沙、土茯苓。

止遗溺:覆盆子、五味子、蚕茧。

2.祛邪类

(1)属于外邪者:分风热、风寒、暑邪、中寒、风湿痛。

散风热:桑叶、杭菊花、薄荷、清豆卷、淡豆豉、荆芥、防风、葛根、软柴胡、蝉衣、蔓荆子、桔梗。

散风寒:生麻黄(亦可用炙麻黄)、桂枝、紫苏、羌活、独活、葱白、生姜、白芷、细辛、藁本、辛夷花。

清暑邪:香薷、藿香、佩兰、荷叶(中草药端午节后中秋节前,一般都用鲜藿香、鲜佩兰、鲜荷叶)、青蒿。

温中祛寒:吴萸、肉桂、干姜、煨姜、炮姜、丁香、川椒、小茴香、乌头。

祛风湿痛:威灵仙、海风藤、络石藤、川乌、草乌、秦艽、桑枝、丝瓜络。

(2)属于热者:分热邪、火邪、血热。

清热:金银花、连翘,生石膏、飞滑石、知母、茅根、芦根(亦可用鲜茅根、鲜芦根)、黑山栀、黄芩、淡竹叶、炒竹茹(亦可用鲜竹叶、鲜竹茹)。

泻火:黄连、黄柏、龙胆草、山豆根、生甘草。

清血热:鲜生地、丹皮、白薇、地骨皮、玄参、犀角、大青叶、板蓝根。

(3)属于湿者:分湿浊、湿热。

化湿:制苍术、厚朴、菖蒲、煨草果、白蔻仁、炒苡仁。 清湿热:萆薢、苦参、饭赤豆、茵陈、白鲜皮、防己。

(4)属于痰者:分热痰、风痰、寒痰、水饮、痰核。

化热痰:炙兜铃、淡竹沥、川贝母、天竺黄、炙桑皮、甜杏仁、地枯萝、枇杷叶(中草药亦可用清炙枇杷叶)、胆星、射干、荸荠、海蜇。

化风痰:炒牛蒡、前胡、苦杏仁、象贝母、苦桔梗、胖大海。

化寒痰:姜半夏、陈皮、炙苏子、煅鹅管石、炙百部、炙紫菀、炙款冬。

逐水饮:葶苈子、制甘遂、黑丑、商陆、蝼蛄、蟋蟀。

消痰核:淡昆布、淡海藻、山慈菇、炙僵蚕、蒲公英。

(5)属于气者:分气郁、气逆。

舒气郁:广郁金、制香附、白蒺藜、路路通、罗子、金铃子、香橼、佛手、枳壳、玫瑰花、青皮、煨木香、乌药、制乳香、炙没药、檀香。

平气逆:沉香、旋覆花、代赭石、煅磁石、蛤蚧尾。

(6)属于血者:分血滞、瘀血、出血。

活血:全当归、川芎、红花、鸡血藤、苏木、五灵脂、丹参。

破瘀血:泽兰、益母草、荆三棱、蓬莪术、王不留行、败酱草、桃仁泥、地鳖虫。

止血:参三七、茜草、仙鹤草、侧柏叶、墨旱莲、槐花炭、地榆炭、血余炭、棕榈炭、蒲黄炭、藕节。

(7)属于积者:分虫积、食积。

杀虫:使君肉、芜荑、鹤虱、雷丸、炙百部、槟榔、苦楝根。

消食:六神曲、山楂炭、焦麦芽、炒莱菔子。

中药分类一览表,太难得了,功效一目了然  第2张

中草药依据药物的功能来分类,主要是便于临证。但必须郑重说明,一种药有多种作用,如果因此而忽中草药视其他方面,将会减低药物的全面效能。因此,对于每一种药应当全面了解其气味和效能,再抓住其主治重点。这样,在使用的时候便可左右逢源。

内科六字歌

1、感冒

感冒风邪外侵,风寒风热分清,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头疼,风寒轻证葱豉,荆防败毒重证,风热辛凉银翘,秋季燥咳桑杏。表寒里热兼挟,麻杏石甘汤灵,阳虚参附再造,气虚参苏为饮,血虚葱白七味,加减葳蕤虚阴。暑热每多兼湿,新加香茄为饮。

2、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多虚,阴伤不均劳逸,气郁血虚阳弱,伤损出血气滞,阴虚内热清骨,气虚补中益气,中草药肝郁丹栀逍遥,血结血府逐瘀。血虚补血归脾,阳虚当用肾气。知柏地黄作丸,滋养肝肾阴虚。

3、咳嗽

咳嗽肺病主证,多由外邪入侵,脏腑功能失调,五脏六腑皆令,风热咳嗽桑菊,燥热渴用桑杏,风寒止嗽三拗,也可杏苏为饮,湿痰三子二陈,痰热郁肺清金,若是证情平稳,调理当用六君,黛蛤泻白用散,肝火犯肺酌斟,如是肺阴不足,沙参麦冬养阴。

4、哮证

哮证气喘痰鸣,主因痰之热寒,诱因外邪饮食,情志不畅劳倦,冷哮射干麻黄,热哮越婢定喘,肺脾肾脏调理,治疗重在缓解,肾虚金匮肾气,七味都气为凡,若属肾不纳气,中草药参哈胡桃虫草,肺虚桂枝加芪,固卫玉屏风散,气阴两亏生脉,健脾六君化痰。

5、喘证

喘证呼吸急促,张口抬肩鼻煸,外邪痰壅情抑,肺肾气不归元,风寒袭肺麻黄,桂枝朴杏有汗,痰稀泡沫小青,证为支饮复感,表寒里热脉数,芩蒌麻杏石甘,痰热郁肺见证,桑白皮汤加减,痰浊壅肺胸闷,三子二陈合餐,肺气郁痹因怒,五磨饮子加远,肺虚生脉补肺,补中益气坠感,肾虚肢冷面青,金匮肾气蜜丸,阴虚七味都气,固脱参附锡丹。

6、肺痿

肺叶痿弱不用,咳吐浊唾涎沫。痨嗽日久肺燥,大病虚冷肺弱。虚寒甘草干姜,生中草药姜甘草亦可,虚热清燥救肺,润燥麦门不错。

7、痰饮

饮为水液失运,人受寒湿渍浸,饮食劳欲阳弱,总属阳微阴盛,痰饮脾阳虚弱,夏姜桂术甘苓,功守甘遂半夏,已椒苈黄丸行,悬饮邪犯胸肺,柴枳半夏汤灵,饮停胸胁为患,控涎十枣汤峻,灼刺络气不和,香附旋复花增,阴虚内热泻白,沙参麦冬滋阴,溢饮四肢沉重,大小青龙酌斟,支饮则犯胸肺,温肺化痰小青,肾虚桂附真武,脾胃桂术五苓。

8、肺痨

肺痨传染消瘦,嗽血盗汗骨蒸,治宜补虚杀虫,虚弱痨虫为因,火旺秦芄鳖甲,阴虚百合固金,肺阴亏损月华,气阴两虚保真,中草药阴阳两亏重证,补天大造酌斟。

9、肺痈

肺痈吐谈腥臭,咳嗽胸痛发热,风热病毒壅肺,甚则咳吐脓血,初期风热伤肺,银翘散方加蕺,成痈壮热寒战,苇茎如金解毒,咳吐脓血三期,桔梗苇茎合力,恢复益气养阴,沙参桔梗杏仁。

10、呃逆

呃逆气冲喉间,呃呃声短而频,饮食失节寒热,情志不和亏正,实有胃火胃冷,虚有脾阳胃阴,胃寒丁香散主,胃火上逆小承,清降泄热止呃,竹叶石膏加柿。若然气机郁滞,五磨丁香赭石,气逆胸闷痰阻,旋复代赭二陈,脾胃丁萸理中,补中益气虚人,益胃柿蒂枇叶,橘皮竹茹生津。

11、胃脘痛(吐酸,嘈杂)

中草药胃脘常发疼痛,应与真心痛别,脾虚肝气犯胃,病邪生冷食滞,寒邪干胃良附,保和停滞饮食,肝郁横逆攻撑,柴胡舒肝理气,肝胃郁热化肝,黄七建中脾虚,阴虚胃痛隐隐,一贯等草汤治,丹参饮加失笑,瘀血拒按针刺。若是泛吐酸水,左金螺楞热宜,寒证喜温脉缓,香砂六君加萸。嘈杂脘中饥嘈,胃热温胆连栀,胃虚四君药扁,血虚方取归脾。

12、噎膈

噎膈吞咽梗噎,忧思郁怒酒食,痰气交阻啓膈,通幽瘀血内结,津亏热结涩痛,五汗安中饮医,气虚阳微重证,右归补气运脾。

13、腹痛

腹痛胃下毛际,病因寒热虚实,中草药治从通字立法,喜按属虚实拒,良附天香散寒,热痛宜大承气,虚痛绵绵喜暖,小建中汤加芪,虚寒腹冷重证,大建中汤能医,脾肾阳虚自利,附子理中效奇,气滞血瘀实痛,柴胡少腹逐瘀,食积嗳腐吞酸,保和枳实导滞。

14、呕吐

呕吐胃失和降,风寒暑湿侵袭,饮食情志失调,或因脾胃弱虚,饮食停滞保和,外邪藿香正气,小半夏汤痰饮,茯桂术甘亦宜,半夏厚朴左金,肝气犯胃横逆,阴虚麦门冬汤,理中温中健脾,反胃朝食暮吐,丁沉透膈平之,四肢清冷沉细,桂附理中丁萸。

15、泄泻

泄泻便稀次多,寒湿暑热外邪,脾胃肾阳虚弱,中草药情志不调伤食。暑湿葛根芩连,藿香正气寒湿,食滞肠胃保和,肝气乘脾痛泻,阳虚五更四神,参铃白术健脾。

16、痢疾

痢疾里急后重,腹痛下痢赤白,暑湿疫毒外侵,或因饮食不节,疫毒白头翁汤,芍药银花湿热,寒湿胃苓加味,连理汤疗休息,阴虚方用驻车,虚寒桃花冻白,稀薄怕冷隐痛,养脏理中蔻捷。

17、胁痛

胁痛自觉症状,辨证重在气血,柴胡舒肝化裁,治疗肝气郁结,瘀血旋复花汤,龙胆泻肝湿热,如是肝阴不足,一贯煎加蒺藜。

18、霍乱

霍乱卒然吐泻,腹痛或不骤急,夏秋时邪感受,饮食失慎不洁,寒霍乱中轻证,中草药藿香纯阳正气,重证泻如米泔,附子理中救逆,热则臭秽难闻,燃照汤或蚕矢,干霍乱腹绞痛,玉枢秽解浊辟。

19、便秘

大便秘结不通,肠胃积热气郁,气血不足年老,阳虚阴寒凝滞。实热麻子仁凡,六磨汤治气秘,血虚润肠五仁,气虚汤用黄芪,济川煎加肉桂,肢冷喜热阳虚。

20、湿阻

湿阻身困重乏,胸闷腹胀呆纳,困脾藿香正气,脾虚六君香砂。连朴甘露消毒,湿热中阻可瘘。

21、黄疸

黄疸湿热为患,身目小便发黄,时邪外袭中焦,饮食不节脾伤,积聚日久不消,阴寒伤损脾阳,治重祛湿利便,脾胃肝胆四脏。阳黄湿热蕴蒸,热得茵陈蒿汤,中草药茵陈五苓散证,湿得身热不扬;瘟黄热毒炽盛,犀角三宝隹良,胆道阻滞刺痛,大柴胡加茵苍,阴黄寒湿阻遏,茵陈术附汤方,脾虚血亏心悸,黄七建中加当,血停紫暗症块,膈下逐瘀力强。

22、奔豚气

少腹气上冲胸,七情寒水上攻。肝肾气逆奔豚,旋复代赭汤用,寒水苓桂甘枣,桂枝加桂降冲。

23、积聚

积聚症瘕同类,腹内结块痛胀,积属血分不移,聚在气分无常,情志抑郁不舒,酒食不节脾伤,起居失宜寒侵,总因正气受伐,聚证肝郁气滞,顺气逍遥主方。食滞痰阻六磨,半夏厚朴亦良。积证气滞血阻,金铃失笑七汤。中草药气结血瘀舌紫,膈下逐瘀汤尝,正虚瘀结坚硬,八珍化积合方。

24、腰痛

腰痛与肾密切,或受湿寒湿热,跌伤血瘀气滞,肾亏体虚酒色,寒湿甘姜苓术,湿热四妙苍柏,肾虚左归右归,身痛逐瘀瘀血,腰痛左右不定,肾着独活勿缺。

25、水肿

水潴泛滥肌肤,头睑肢体浮肿,风袭肺气不宣,水湿内侵脾壅,劳倦饥饱不调,房劳子女丰,阳证风水泛滥,越婢加术立功,湿毒肿兼疮痍,消毒麻豆蒲公,水湿浸渍病缓,五皮胃苓合用,湿热壅盛分利,疏凿饮子效宏,猪苓汤方所治,化燥伤阴不同,阴水脾阳不振,实脾姜附阳通,浮肿脾胃虚弱,中草药参苓白术殊功,肾阳衰微腰冷,济生真武效雄。

26、鼓胀

鼓胀腹部胀膨,皮色苍黄脉露,情志郁结失调,伤食嗜酒过度,捕鱼游泳虫染,黄疸积聚迁注,柴胡疏肝胃苓,实胀气滞湿阻,实脾饮则温化,寒湿困脾水鼓,肝脾血瘀血痣,调营饮重莪术,脾肾阳虚虚胀,附子理中苓五,肝肾阴虚六味,一贯膈下瘀逐,晚期腹大如瓮,预后吉凶难卜。

27、淋证(尿浊)

尿数短涩滴沥,刺痛小腹枸急,脾肾亏虚肝郁,气滞湿热蕴结,八正石苇二散,石淋尿挟砂石,气淋沉香补中,血淋知柏小蓟,程氏萆薢加味,膏淋虚实分别,劳淋精神惫困,中草药无比山药固涩,尿浊排尿无痛,便为泔浆混白,虚陷补中益气,萆薢分清湿热,阳弱右归加鹿,阳虚地黄知柏。

28、癃闭

癃闭排尿困难,甚则点滴不通,湿热蕴结脾陷,肺经郁热气壅,肝郁气滞为患,尿路阻塞伤肿,肾元亏虚年老,首分虚实两宗,清肺饮除肺热,八正散利湿壅,中气下陷气短,汤用益气补中,阻塞代抵当丸,气滞沉香散用,济生肾气香茸,主治肾气不充。

29、消渴

消渴饮食尿多,身体消瘦溲甜,饮食情志失调,肾虚精伤因缘,上消肺热津伤,消渴方中加减,中消胃热炽盛,玉女煎加栀连,下消肾气亏虚,六味地黄作丸,中草药如是阴阳两虚,桂附雀盲羊肝,尚须注意调养,忌酒房室及盐,本病阴虚标燥,重在肺胃肾关,常见变证百出,痨障聋肿风瘫。

30、遗精(阳萎)

梦遗滑精有分,轻重不同因一,总由肾气不固,情志湿热饮食,心肾不交动火,不摄劳伤心脾,阴虚火旺知柏,三才封髓亦宜,黄连清心独亢,补心丹加莲子,程氏萆薢分清,湿热扰动精室,苍白二陈升柴,龙胆泻肝汤利,劳伤心脾损气,妙香补中益气,肾虚滑脱二仙,金锁桑蛸加萸,临床不举阳萎,火衰赞育五子,知柏湿热下注,心脾两伤归脾,恐惧伤肾失眠,大补元煎远志。

中药分类一览表,太难得了,功效一目了然  第3张

31、痿证

中草药筋脉弛缓无力,肢体痿弱不用,肺热津伤苔黄,清燥救肺效宏,加味二妙蚕砂,湿热浸淫微肿,参苓白术六君,脾胃亏虚补中,肝肾亏虚病缓,虎潜六味变通。

32、虚劳

虚劳脏腑元亏,七情六极五劳,先天禀赋薄弱,烦劳过度婚早,食伤病后失理,气血阴阳衰少,肺气虚用被肺,加味四君脾保,养心汤补心血,心阳拯阳理痨,肝血不足四物,肾阳右归丸好,脾阳虚弱冷泻,附子理中川椒,补肝汤养肝阴,肾阴左归饮调,肺阴沙参麦冬,脾胃益胃汤疗,心阴不足心悸,天王补心丹妙,日久阴阳互损,肾气龟鹿二胶。

33、眩晕

眩晕如坐车船,中草药旋转不能立站,阳亢精亏血弱,气虚聚湿生痰,天麻钩藤加菊,肝阳上亢脉弦,归脾汤加苓曲,气血亏虚舌淡,肾精不足耳鸣,景岳右归用丸,半夏天麻白术,气逆中阻浊谈。

34、血证

血液不循常道,溢於肌肤诸窍,外感风热燥邪,过多酒食辛燥,劳倦伤脾热病,肝旺肾亏火扰,止血消瘀宁络,补虚四大纲要。咳血燥热伤肺,桑杏茜草白茅,肝火犯肺烦怒,青黛蛤粉同劳,百合固金茅栀,阴虚火旺热潮。鼻衄肺热桑菊,胃热玉女煎疗,肝火龙胆泻肝,归脾气血两少,齿衄胃火炽盛,清胃泻心蓟茅。吐血胃中积热,十灰泻心汤晓,中草药阴虚相火上浮,茜根清肝合好,肝火横逆季胃,龙胆泻肝凑效,气虚吐血缠绵,归脾鹤芨贼妙。便血脾胃虚寒,黄土生姜应炮,槐角地榆合用,湿热蕴蒸可消。尿血肾虚火旺,知柏藕蒲旱草,小蓟饮添琥珀,下焦热盛夜烧,补中归脾摄血,无比山药肾耗。

紫班血热妄行,犀角地黄汤好,阴虚火旺潮热,六味茜根散疗,归脾补气摄血,加榆仙鹤紫草。

35、惊悸、怔忡

惊悸偶因惊恐,怔忡外无所由,心神不宁善惊,平被镇心丹求,心血不足归脾,结代复脉汤优,阴虚火旺少寐,天王补心丹瘳,桂枝甘草龙牡,气短心阳不够,苓桂术甘化气,中草药饮邪上犯肢浮,桃仁红花煎方,瘀血阻络何愁,心虚胆怯不宁,温胆安神无忧。

36、胸痹(痛)

胸部自觉疼痛,总由胸阳阻痹,寒邪饮食不当,郁怒年迈体虚,气滞心血瘀阻,汤宜血府逐瘀,栝蒌薤白半夏,胸阳痹阻不足,小陷千金苇茎,痰热壅肺适之,心肾阴虚盗汗,左归饮方加减,气阴两虚隐痛,养营生脉用散,阳气虚衰唇紫,参附右归急煎,水气凌心悸肿,真武猪苓车前。

37、头痛

头痛自觉症状,不出外感内伤,外感凡寒喜裹,川芎茶调效彰,风热芎兰石膏,上清口鼻生疮,风湿如裹困重,羌活胜湿之汤,天麻钩藤饮治,中草药内伤肝阳偏亢,血虚加味四物,肾虚大补元康,半夏天麻白术,痰浊头蒙昏胀,通窍活血加减,瘀血或头外创。

38、中风

中风四大证一,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伴有,语蹇半身不遂,正虚风侵络空,烦劳年老体虚,饮食劳倦内伤,火盛五志过极,型分经络脏腑,总属本虚标实。脉络空虚风入,大秦芄汤加蝎,肝肾阴虚阳扰,镇压肝息风重膝,中脏腑属危证,急宜固脱开闭,阳闭羚着钩藤,至宝灌服鼻饲,阴闭宜涤痰汤,苏合香丸饲鼻,脱证大剂参附,再加生脉最宜,后遗半身瘫痪,补阳还五重芪,阳亢天麻钩藤,语言不利解语,中草药地黄饮子精亏,牵正口眼歪斜,头眩语涩肢麻,先兆预防注意。

39、不寐

不寐又称失眠,情志饮食劳倦,体弱心胆虚怯,临床虚实为辩。龙胆泻肝肝郁,痰热内扰温胆,阴虚黄连阿胶,朱砂丸补心丹,心胆气虚善惊,安神定志作丸。病后血虚肝热,琥珀多寐加减,心脾两虚归脾,苔腻二陈宜添,心肾不交阳扰,交泰肉桂黄连。

40、郁证

气郁情志不疏,心抑不宁情绪,胁肋胀痛善哭,失眠咽中肉炙,肝气郁结实证,柴胡疏肝越鞠,气郁化火嘈杂,左金逍遥丹栀,半夏厚朴汤主,梅核气滞痰郁,火旺滋水清肝,心脾两伤归脾,忧郁伤神脏躁,中草药甘麦大枣缓急。

41、癫狂

癫静狂躁有分,皆为精神失常,癫证沉默痴呆,静而多喜神伤,痰气郁结苔腻,顺气导痰郁菖,心脾两虚恍惚,养心甘麦合方,镇心生铁落饮,痰火上扰发狂,礞石滚痰为丸,安宫牛黄丸良,心盛阴伤日久,二阴定志酌商,二证瘀血内阻,癫狂醒梦汤方。

42、痫证

羊痫神志异常,神恍仆不知人,吐味目上肢抽,口中或作畜鸣,七情失调先天,伤损饮食六淫,风痰闭阻定痫,六君健脾化痰,肝火内盛结痰,涤痰龙胆泻肝,心肾亏虚日久,大补元煎菖远,河车大造肾虚,甘麦大枣甘缓,活血化瘀桃红,中草药全虫蜈蚣细碾。

43、厥证

厥证四肢厥冷,昏倒不省人事,气血痰暑食因,阴阳失调气逆,轻苏重死急候,醒无瘫歪失语,气虚四味回阳,气实五磨饮子,如是复反发作,香砂六君甘麦,独参养营血虚,通瘀煎治血实,食厥神术保和,痰厥导痰汤宜,豁痰清热降火,礞石滚痰效捷,暑厥白虚加参,急则开窍紫雪。

44、疟症

寒战壮热往来,外邪为患食伤,温疟白虎桂枝,正疟小柴胡汤,截疟七宝作饮,柴胡截疟妙方,寒疟截疟七宝,柴胡桂枝干姜,热瘴清瘴加减,至宝紫雪仙方,冷瘴神昏不语,正气苏合芳香,劳疟何人为饮,八珍十全两汤,中草药瘀血痰浊结块,疟母鳖甲煎尝。

45、痹证

气血为邪阻闭,疼酸重麻肿屈,除湿重要治法,风寒湿热体虚,引即风痹游走,防风汤除风湿,上肩羌活白芷,姜黄威灵芎滞,下肢独活萆薢,防已木瓜牛文,腰背杜促寄生,羊藿续断巴戟,桂枝芍药知母,关节肿大热宜,乌头汤用蜜煎,寒痹肢体痛剧,着为湿痹沉重,意苡仁汤蠲痹,风湿热痹红肿,白虎桂枝宣痹,桃红饮加穿甲,化瘀通络最宜。

46、痉证(破伤风)

肢抽项背强急,甚至角弓反张,邪壅经络祛散,羌活胜湿作汤,刚痉解肌发汗,葛根汤方散寒,栝蒌桂枝所治,柔痉和营有汗;中草药湿热入络三仁,地龙艽络灵仙;增液承气存阴,热甚发痉平安,热盛伤津经证,白虎汤加人参,传营羚羊钩藤,安宫至宝用丹,阴血亏虚四物,大定风珠合餐,破伤风由伤损,玉真散投即安。

47、汗证

汗因营卫失调,腠理开阖不利,湿热薰蒸阳微,肺卫失和阴虚,自汗热谣白虎,营卫不和桂枝,玉屏风散加味,肺气不固益气,阴虚火旺盗汗,龙胆茵陈五苓,脱汗参附芪蛎,战汗米汤热饮,然有诸方不效,唯授血府逐瘀。

48、虫证

虫有蛔蛲钩绦,主因饮食不洁,蛔用乌梅化虫,香砂六君调摄,绦由猪中寸白,槟榔鹤草杀灭,蛲虫肛门奇痒,中草药追虫百部鹤虱。钩虫脾虚湿滞,黄病降矾合柏,气血两虚之后,八珍益气补血,姜虫槟榔黑丑,生食菱荸所得。

49、瘀证

瘀因外伤血脉,止血不当感邪,正虚气机不畅,血和示畅瘀塞,犀角地黄安宫,邪热入血昏迷,寒客血脉脉沉,温通当归四逆,气滞血瘀头面,方以通窍活血,血府逐瘀汤送,憋闷瘀停胸胁,少腹逐瘀小腹,膈下逐瘀腹结,瘀阴经络麻颤,桃红四物乌蛇,气虚血瘀面肿,补阳还五倍芪,身痛逐瘀腰痛,阴亏通幽加杞。

50、痰证

肺脾肾功失调,水液凝结成痰。实证痰浊壅肺,杏苏散方加减,痰阻中焦二陈,痰中草药郁互结温胆,涤痰风痰闭络,阴络用牵正散,半贝丸补肺汤,肺气虚证痰恋,脾弱痰盛六君,八味肾虚痰泛。

51、昏迷

昏迷神志不清,邪猖或正亡损,酒食水泛生痰,阴虚热扰神明,热闭邪入心包,三宝服以清营,大承气汤通腑,热结胃肠不宁,热动肝风面赤,紫雪羚羊勾腾,痰闭痰浊内阻,涤痰苏合同进,黄连温胆安宫,痰火上逆浊阴,芳香辟秽玉枢,卒冒昏不知人,脱证亡阴生脉,阳亡参附回春。

脏腑辩证歌

1、心气虚和心阳虚

共有症状要明辨,心悸气短和自汗,心气虚者面愰白,乏力脉虚舌质淡,舌体胖嫩苔薄白,养心中草药汤方服之安,心阳虚者面苍白,憋闷肢冷又形寒,舌淡或紫脉细弱,桂枝加附汤可煎,若兼肢冷汗不止,心阳虚都参附挽。<温补心阳保元汤,回阳救逆参附汤。>

2、心血虚与心阴虚

心血虚与心阴虚,共有症状心悸烦,健忘失眠易受惊,辩证明确治方验,心血虚都兼眩晕,面色不华唇舌淡,脉象细弱四物汤,酸枣柏子茯神添,心阴虚者兼低热,五心烦热又盗汗,口干舌红脉细数,朱砂安神补心丹。<补血安神四物汤加味;滋阴安神补心丹。>

3、心火亢盛

心火亢盛口生疮,心烦口渴尿赤黄,脉数苔黄舌尖红,导赤散或泻心汤。<中草药清心泻火三黄泻心汤;清心导赤导赤散。>

4、心血瘀阻

心务瘀阻见心悸,胸闷刺痛肩背痛,四肢厥冷唇青紫,脉涩结代舌暗红,瓜蒌薤白枳桂用,血府逐瘀亦可通。

5、痰迷心窍

痰迷心窍神志乱,意识不清自语言,旁若无人低吟唱,神呆目滞不一般,重症昏倒喉痰鸣,舌苔白腻脉沉弦,豁痰开窍是治则,涤痰汤或苏合丸。

6、痰火扰心

痰火扰心心悸烦,多梦易惊又失眠,语无伦次打骂人,哭笑无常狂躁现,舌苔黄腻脉滑数,清气化痰滚痰丸。

7、饮邪阻遏心阳

停痰伏饮积于胸,心悸眩晕并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兼寒痞满又肠鸣,中草药化饮除痰导痰汤,苓桂术甘汤亦灵。

肺病辩证

1、肺气虚

肺气虚咳喘无力,气短懒言声低微,四肢乏力自汗出,舌淡脉弱面苍白,补益肺气保元汤,四君子汤加黄芪,临床常用补肺汤,玉屏风散也相宜。

2、肺阴虚

肺阴虚证咳无痰,咽干或痰少而粘,音哑舌红脉细数,百合固金汤加减,阴虚火旺痰带血,潮热颧红又盗汗,干渴思饮诸症兼,滋阴降火汤加减。

3、风寒束肺

风寒束肺气喘咳,咯痰稀薄白泡沫,不渴清涕苔薄白,脉浮或紧杏苏可。<宣肺散寒华盖散,麻黄汤或小青汤。>

4、风热犯肺

风热犯肺咳声急,痰黄稠粘咯不易,中草药口干欲饮流浊涕,咽痛舌红脉数细,麻杏石甘桑菊饮,泻白散或苇茎宜。

5、燥热伤肺

燥热伤肺干咳见,无痰或者痰少粘,鼻燥咽干舌尖红,苔薄少津脉数现,或伴胸痛发热等,桑杏汤或救肺汤。

6、痰浊阻肺

痰浊阻肺痰量多,色白而粘易咯出,咳喘胸满又呕恶,舌苔白腻脉滑多,燥湿化痰是治则,三子养亲二陈合,若兼支满又疼痛,倚息不卧黄腻苔,泻肺降气去饮壅,控涎丹或泻肺可。

脾病辩证

1、脾气虚

脾不健运食纳少,肢体浮肿食后胀,舌淡苔白脉缓弱,小便不利大便溏,伴有乏力身疲倦,气短懒言面萎黄,四中草药君六君或香砂,参苓白术效亦彰。

2、脾虚下陷

脾虚下陷辨须详,子宫脱垂亦脱肛,慢性腹泻胃下垂,食纳减少食后胀,少腹下垂倦少气,懒言短气面萎黄,舌淡苔白脉虚缓,可用补中益气汤。

3、脾不统血

脾不统血食不香,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气短并肌衄,月经过多便血畅,崩漏舌淡脉细弱,归脾汤或黄土汤。

4、脾阳虚

脾阳虚证须辩清,脾不健运腹冷痛,腹满喜温泛清水,形寒气怯肢不温,妇女则见白带稀,小腹下附腰酸沉,舌淡苔白脉沉迟,理中汤或实脾饮。

5、寒湿困脾

寒湿困脾头身重,脘腹胀满纳差呈,泛恶欲吐口不渴,中草药小便不利便溏并,妇女带下苔白腻,脉迟缓濡胃苓用。

6、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身发黄,黄疸鲜明如橘黄,脘胀纳差厌油腻,哎恶发热尿少黄,身倦苔黄脉濡数,茵陈五苓甘露良。

肝病辩证

1、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胁胀痛,胸闷不舒常太息,神情沉默不饮食,口苦善呕眩晕暨,脉弦苔白经不调,柴胡舒肝加减宜。<气滞血瘀用膈下逐瘀汤;理气消痰半夏厚朴汤。>

2、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头昏痛,眩晕健忘耳鸣聋,口燥咽干两目涩,肢麻震颤失眠症,脉弦舌红又少津,杞菊丸加龙牡等。<滋阴平肝、潜阳杞菊地黄丸或六味地中草药黄丸加龙牡>

3、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头晕眩,耳聋耳鸣口苦现,面红目赤尿又黄,吐衄咳血脉数弦,舌红苔黄肝火盛,龙胆泻肝泻青丸。

4、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现黄疸,尿赤浑浊胁闷满,带下腥臭外阳痒,睾丸红肿灼热现,舌苔黄腻脉弦数,龙胆泻肝汤加减。

5、肝风内动

肝阳化风头昏痛,头晕眼花舌抖动,肢麻震颤卒昏倒,舌强语蹇偏傩症,舌红脉弦诸症具,天麻勾藤镇肝丸。

6、热动肝风

热动肝风见项强,高热抽搐角弓张,眼翻昏迷脉弦数,可用羚羊钩藤汤。

7、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视物糊,眩晕肢麻忽抽搐,面色萎黄牙关紧,中草药舌淡少苔脉弦细,加减复脉补肝汤,四物加减变效速。

8、寒滞肝脉

寒滞肝脉现诸症,牵引睾丸少腹痛,阴囊下坠或冷痛,舌润苔白脉弦沉,当归四逆汤可用,暖肝煎服亦效奇。

附:

膈下逐瘀汤

膈下逐瘀桃牡丹,元胡乌药赤等甘,芎归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泻青丸

泻青丸用龙脑栀,泻火下行大黄施,羌防升散芎归养,泻火养肝不宜迟。

补肝汤

补肝原用四物汤,酸枣木瓜草合方,血虚眩晕视物糊,肢麻抽搐是良方。

暖肝煎

暖肝煎中用当归,杞苓乌药与小茴,行气逐寒桂沉配,小腹疝痛一并摧。

肾病辩证

1、肾阳虚

中草药肾阳虚衰腰膝软,神疲肢冷又形寒,阳萎耳鸣舌淡白,脉微右归肾气丸。

2、肾气不固

肾气不固可滑精,早泄尿频尿不禁,尿后余沥腰膝酸,面白听力减退症,舌淡苔白脉细弱,大补元煎或秘精。<固摄肾气用大补元煎、秘精丸、金锁固精丸>

3、肾不纳气

肾不纳气气虚喘,呼多吸少动则喘,汗出肢冷恶风寒,面部虚浮舌质淡,脉象虚弱参哈散,人能胡桃汤可全。

4、肾虚水泛

肾虚水泛周身肿,脚肿按之凹陷呈,腰膝腹胀尿又少,或兼喘促咳痰鸣,舌淡苔白脉沉细,真武济生肾气丸。

5、肾阴虚

肾阴虚证头目眩,耳鸣耳聋又失眠,中草药牙齿松动五心热,腰膝酸痛口咽干,盗汗舌红脉细数,六味地黄丸加减。

附:

右归丸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枣皮菟丝归,杜促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大补元煎

大补元煎能秘精,熟地山药草枣皮,杜仲人参归杞子,固摄肾气有大力。

金锁固精丸

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与疾藜,莲粉糊丸盐汤下,能止无梦夜滑遗,水陆二仙金樱芡,精遗带下都能祛。

人参蛤蚧散

罗氏人参蛤蚧散,专治痰热与喘满,桑皮二母草杏苓,肺痿服之症可缓。

附:人参胡桃生姜伴,纳气归肾可平喘。

腑病辩证

1、胃寒证

胃脘疼痛分轻重,中草药轻则绵绵得剧痛,遇寒则重得热缓,呕吐清水脉沉迟,温胃散寒是治则,高良姜汤良附丸。

2、胃热

胃热灼热而疼痛,烦渴多饮欲冷饮,消谷善饥现嘈杂,口臭泛酸牙龈痛,舌红苔黄脉滑数,清胃散或玉女煎。

3、食滞胃脘

呕吐酸腐腹胀满,嗳气泛酸矢气酸,便泻或秘不思食,苔腻可用保和丸。

4、胃阴虚

咽干睡后更阴显,不思饮食伴心烦,低热干呕作呃逆,大便干噪舌红现,少苔无苔脉细和,益胃汤方可加减。

小肠

1、小肠实火

心胸烦热尿短赤,尿热灼痛或尿血,口糜淋痛小肠火,导赤凉隔都要得。

2、小肠气痛

小肠气痛小腹急,中草药连及腰背睾丸里,苔白脉弦或弦滑,天台乌药可行气。

3、小肠虚寒

小肠虚寒多隐痛,喜按肠鸣便溏溏泻,小便频数关不爽,舌淡苔白脉缓细,湿通小肠是治则,吴茱萸汤加减宜。

附:凉隔散

凉隔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中焦燥实服之消。

天台乌药散

天台乌药楝茴香,良姜巴豆与槟榔,青皮木香共研末,寒滞疝痛酒调尝。

大肠

1、大肠湿热

里急后重腹痛痢,或便脓血肛灼热,尿赤苔黄脉滑数,葛根芩连白头治。

2、大肠津亏

大便燥结排出难,头晕口臭诸症兼,舌红药品燥脉细涩,麻子仁丸可加减。

3、大肠寒证

中草药腹痛肠鸣便溏泻,溲清脉缓苔白滑,散寒止泻是治则,胃苓汤方加减宜。

4、大肠实证

腹痛拒按或发热,热结旁流或便秘,呕逆苔黄脉沉实,清热导滞承气类。

5、大肠虚证

大肠虚证久痢泻,肛门下脱肢不温,舌淡苔薄脉细弱,厚肠固摄养脏汤。

膀胱

1、膀胱湿热

尿频尿痛和尿急,小便不畅或淋漓,尿色浑浊有脓血,或有砂石苔黄腻,脉数治当清湿热,八正散方加减宜。

2、膀胱虚寒

小便频数或淋漓,遗尿舌淡脉沉细,固摄肾气是治则,桑螵蛸散加减治。

附:桑螵蛸散

桑螵蛸治小便数,参苓龙骨同龟壳,菖中草药蒲远志加当归,补肾宁心健忘却。

脏腑兼证

1、心肺气虚

久咳气短又心悸,面色苍白唇青紫,舌淡苔白脉细弱,保元十全炙草宜。

2、心脾两虚

心悸怔忡又健忘,纳差腹胀大便溏,失眠多梦倦乏力,舌淡脉细归脾汤。

3、心肾不交

心悸健忘失眠烦,头晕目眩梦咽干,遗精耳鸣腰膝软,黄连阿胶交泰丸,临床可用补心丹,交味地黄加黄连。

4、肺脾两虚

久咳气短又乏力,食纳减少痰清稀,腹胀便溏现浮肿,舌淡苔白脉虚细,治宜参苓白术散,培土生金六君宜。

5、肝火犯肺

胸肋刺痛咳阵作,咳吐鲜血性急怒,烦热口苦和头眩,目赤中草药苔红脉弦数,清肝泻肺是治则,黛蛤散和泻白散。

6、肺肾阴虚

咳嗽夜剧或带血,动则气促腰膝酸,骨蒸潮热现消瘦,颧红遗精又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八仙长寿生脉散。

7、肝脾不调

胸肋胀痛善太息,腹胀肠鸣大便稀,食纳减少矢气多,精神抑郁性情急,苔白脉弦消遥散,或用痛泻要方宜。

8、肝胃不和

胸肋脘腹胀痛满,太息嗳气又吐酸,嘈杂呕恶苔薄黄,脉弦又兼食不化,泄肝和胃柴平煎,四逆散合左金丸。

9、肝胆不宁

肝胆不宁多虚烦,恶梦惊恐又气短,乏力口苦视不明,苔薄脉细又带弦,养肝清胆兼宁神,酸枣仁汤服自安。

10、肝肾阴虚

中草药眩晕肋育面憔悴,咽干盗汗颧嫩红,五心烦热腰膝软,便艰遗精并经乱,舌红无苔脉细数,大补阴丸杞菊餐。

11、脾肾阳虚

畏寒肢冷气又短,懒言休倦又便溏,五更泄泻或浮肿,甚则腹满现膨胀,舌淡苔白脉沉细,水肿治宜真武汤,健脾温肾是治则,附子理中四神良。

12、脾胃不和

胃脘痞满隐痛绵,食入难化嗳气兼,便溏呕吐脉又细,苔薄香砂六君丸。

13、脾湿犯肺

咳吐痰涎并气短,胸闷纳差脉象滑,苔白微腻呈湿痰,二陈汤或平胃隹。

14、肾水凌心

心悸不宁又水肿,胸腹胀满现气短,指唇素紫不仰卧,四肢中草药劂冷咳嗽作,舌苔淡薄脉虚数,湿化水气真武可。

药效分类歌

1、辛湿解表药

辛湿解表第一类,十五吐药有麻黄,桂枝胡荽西河柳,白芷香薷葱生姜,细辛辛荑紫苏叶,羌活蒿本荆芥防。

2、辛凉解表药

辛凉解表第二类,此类药有十二味,薄荷菊花牛蒡子,葛根浮萍全虫蜕,升麻柴胡蔓荆子,豆豉桑叶和木贼。

3、涌吐药

涌吐药类属第三,六吐中药记周全,瓜蒂藜芦人参芦,常山胆矾和食盐。

4、攻下药

攻下药属第四类,常用中药共四味,此类药有番泻叶,大黄芒硝和芦荟。

5、润下药

润下药属第五类,常用中药中二味,辩证施治巧应用,中草药大麻仁和郁李仁。

6、峻下逐水药

峻下逐水第六类,七味中药有甘遂,商陆大戟牵牛子,巴豆芫花和续随。

7、温里药

七类温里有干姜,川乌草乌二茴香,细辛肉桂吴茱萸,花椒胡椒高良姜,附子荜茇荜澄茄,辣椒炮姜和丁香。

8、温化寒痰药

温化寒痰属第八,药用白前旋复花,南星皂荚白芥子,附子金花和半夏。

9、清化热痰药

清化热痰九类矣,二十四味要牢记,沧海浮石青礞石,青果桔梗甜葶苈,海蜇海藻肿大海,柿霜柿饼芒核梨,昆布瓜蒌瓦楞子,竹黄竹茹淡竹沥,猴枣前胡川贝母,蛤粉酸酱和荸荠。

10、止咳平喘药

中草药止咳平喘十类整,药有杏仁马兜铃,桑皮紫苑枇杷叶,苏子百部和冬花,更加葶苈矮地茶,白果同叶洋金花。

11、清热热泻火药

十一清热泻火药,二十八味要记牢,猪胆牛胆黑熊胆,知母石膏夏枯草,参叶茶叶淡竹叶,生山栀子弥猴桃,苇茎芦根寒水石,草决萱草酢酱草,莲心蜗牛胡桐泪,青葙龙须和芭蕉,竹叶鸭跖天花粉,还有蜜蒙谷精草。

12、清热凉血药

十二清热凉血药,十一味药有紫草,白薇元参丝瓜络,丹皮骨皮赤芍药,鲜生地黄银柴胡,还有牛黄和犀角。

13、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第十三,青叶青黛大青盐,中草药公英地丁白头翁,败酱马勃马齿苋,花粉漏芦土茯苓,慈茹豆根半边莲,芙蓉木鳖鹅不食,红藤白敛金果榄,榆皮连翘金银花,蟾蜍石蟹藓射干,黄荆荆沥紫荆皮,海粉腥草和板兰,熊胆牛黄蛇舌草,秦皮垂盆穿心莲,蚤休拳参金乔麦,绿豆地锦和鸦胆,白毛夏枯四季青,四十八味当记全。

14、清热燥湿药

十四清热燥湿药,七味中药有黄芩,川莲胡连龙胆草,秦皮黄柏和苦参。

15、清热解暑药

十五清热解暑药,五味中药须记牢,计有绿豆大西瓜,荷叶扁豆和青蒿。

16、芳香开窍药

十六芳香开窍药,此类麝香最为高,冰片菖蒲苏合香,中草药不有安息和樟脑。

17、养心安神药

十七养心安神药,此类中药有茯神,远志枣仁夜交藤,合欢花和柏子仁。

18、重镇安神药

重镇安神第十八,此类珍珠最为佳,龙骨龙齿灵磁石,琥珀铁落和朱砂。

19、消导药

十九消导有山楂,内金阿魏大麦芽,建曲红曲六神曲,莱菔谷芽番木瓜。

20、芳香化湿药

二十芳香化湿歌,山奈砂仁川厚朴,苍术红白草豆叩,佩兰藿香和草果。

21、活血祛瘀药

廿一活血祛瘀药,三十九味莫记差,水蛭虻虫地鳖虫,寄奴桃仁月季花,乳汲三棱白胶香,鬼箭皂刺穿山甲,郁金姜黄片姜黄,益母不留莪红花,中草药丹参元胡马鞭草,苏木泽兰酒土瓜,血竭干漆急性子,川芎牛文夜明砂,灵脂茺蔚自然铜,菴榈芸苔和桃花,再兼虎杖鸡血藤,还有降得凌霄花。

22、理气药

二十二类为理气,香附香橼大柿蒂,沉香檀香九香虫,枳实木香陈橘皮,青皮甘松荔枝核,乌药薤白大腹皮,玫瑰绿梅白残花,欢皮楝子和蜀漆。

23、平肝熄风药

二十三类平肝风,二十五味应记清,玳瑁羚角羧羊角,鼠妇僵蚕蝎蜈蚣,狗宝马宝紫贝齿,天麻刺蒺石决明,谷精守宫真珠母,蒙花钩藤和地龙,珍珠牡蛎代赭石,决明布麻橹豆衣。

24、祛风湿药

二下四类祛风湿,中草药三十五味须记明,木瓜续断稀莶草,苍耳狗脊络石藤,蚕沙桑枝威灵仙,独活虎骨路路通,碎补乌蛇白花蛇,鹿衔秦芄天仙藤,年键马钱蔷薇根,柳枝南藤桑寄生,老鹳加皮白附子,海桐皮和海风藤,防已梧桐与槐胶,松节寻骨徐长卿。

25、利水渗湿药

廿五利水渗湿药,常用茯苓冬瓜皮,木通通草金钱草,猪苓车前灯防已,赤豆葫芦冬瓜子,瞿麦萹蓄乌桕皮,茵陈泽泻冬葵子,石韦滑石萆翠衣,地肤蝼蛄海金沙,还有苡仁和泽漆,再加十九兼利水,麻黄香茹红浮萍,商陆桑枝半边莲,黄芪布麻五加皮,白术昆布葶苈子,中草药海藻轻粉与蟾皮,槟榔郁李矮地茶,还有鸭跎大腹皮。

26、补阴药

二十六类名补阴,龟板龟胶西洋参,百合枳椇女贞子,鳖甲功劳天麦门,脂麻石斛南烛子,还有玉竹和沙参,外加桑椹枸杞子,莫忘旱莲与黄精。

27、补阳药

二十七类补阳药,锁阳杜仲鹿茸角,复盆海马海狗肾,蛤蚧角霜鹿角胶,骨脂巴戟益智仁,苁蓉乳石冬虫草,韭子床子楮实子,河车芦巴菟仙茅,沙苑蒺藜阳起石,淫羊藿叶和胡桃,续断狗脊骨碎补,二十九味须记牢。

28、补气药

二十八类名补气,十二味药应牢记,人参党参太子参,掌参甘草甜蜂蜜,中草药黄精白术龙眼肉,菝葜饴糖和黄芪,山药扁豆西洋参,大枣四味效不低。

29、补血药

二十九类补血药,十二味药须记牢,当归枸杞何首乌,血藤熟地白芍药,桑椹香蕈石楠叶,龙眼獭肝和阿胶。

30、止血药

三十类是止血药,二十九味应记全,常用大蓟仙鹤草,小蓟茜草伏龙肝,槐角槐花降真香,紫珠紫葳地榆炭,三七白芨山茶花,艾叶茅根藕旱莲,青箬蒲黄落得打,棕榈侧柏血余炭,赭石蕊石黄药子,还有草霜和鸡冠。再兼止血三十七,荆芥桑叶椿根皮,木贼黄芩马齿苋,马勃贯众石榴皮,石苇炮姜苎麻根,鹿胶阿胶刺猬皮,中草药龟板乌梅五倍子,虫草碎补石脂宜,灵脂血竭地锦草,儿茶羊蹄矾禹余,莲须莲房和莲心,荷叶蚤休山茱萸,白毛夏枯四季青,乌贼生地效亦奇。

31、收涩药

收涩药类三十一,此类药从山萸起,五味肉叩麻黄根,莲子芡实刺猬皮,五倍没食禹余朴,海蛸乌梅罌诃黎,金樱石腊浮小麦,明矾白果椿根皮,覆盆粟壳桑螵蛸,糯稻根须石榴皮。

32、驱虫药

三十二类驱虫药,十味中药莫忘记,常用榧子使君子,贯众摈榔苦楝皮,石榴根皮生大蒜,鹤虱雷凡和芜荑。

33、外用药

三十三类外用药,二十味药有砒霜,狼毒斑蝥密陀僧,中草药蟾酥蚤休苎硫磺,硼砂铅丹炉甘石,水银轻粉露蜂房,豆衣儿茶鸦胆子,槿皮枫子和雄黄。

34、降压药

三十四类降压药,十三味药莫忘记,钩藤兜铃青木香,大蓟地龙夏枯草,桑皮槐花决明子,豆根布麻桐签草。

35、止呕药

三十五累止呕药,十一味药应记住,白叩藿香和芦根,紫苏生地灶心土,半夏竹茹枇杷叶,旋复降香各分途。

36、安胎药

三十六类安胎药,八味中药有苏梗,黄芩砂仁桑寄生,白术杜仲断苎根。

37、治消渴

三十七类治消渴,临床常用十七药,葛根知母天花粉,二地天冬地骨皮,黄芪山药菟丝子,人参乌梅同枸杞,中草药黄精桑椹五味子,中消黄连颇相宜。

38、利咽药

三十八类利咽药,十三味中有薄荷,大力灯心板蓝根,白花蛇舌络石藤,巴豆熊胆山豆根,马勃射鸭蒲公英。

39、治黄疸

三十九类治黄疸,十四味药应记全,黄柏公英赤小豆,秦芄大黄和金钱,茵陈郁金山豆根,大蓟菡菜同明矾,垂盆草和地锦草,湿热黄疸不为难。

方剂

感冒类方

1、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十箭少许姜三片,风寒感冒有奇功。

2、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十箭豉,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3、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薄荷翘,中草药山栀竹叶加甘草,清宣解表功效著,咳嗽前胡杏贝妙。

4、新加香薷饮:新加香茹用银翘,扁豆花和厚扑好,暑湿酸重心烦闷,尿赤六一茯连篙。

5、再造散: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餐,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安。

6、参苏饮:参苏饮内用二陈,帜壳前胡加桔梗,甘葛木香并姜枣,气虚外感此方行。

7、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入味,滋阴发表此方宜。

8、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用地黄,葛根豆豉麦冬姜,滋阴养血又解表,血虚感冒用此方。

9、清骨散:清热退蒸清骨散,骨皮秦知胡黄连,中草药鳖甲青蒿银柴草,骨蒸劳热副用之安。

治法与方剂

一、解表法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辛温发汗麻黄汤,麻桂杏草共煎尝,发热恶寒头身痛,表实无汗服之康。

2、大青龙汤:表寒里热大青龙,麻桂杏草姜枣从,重用石膏清郁热,无汗烦躁此方宗。

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解表除湿此方通。

4、香茹散:香茹散中豆朴般,解表散寒功效专,化湿和中调胃气,感寒伤湿此方煎。

5、香苏散:香苏散内用陈皮,香附紫苏二药齐,甘草和中兼扶正,风寒气郁服之宜。

6、葱豉汤:葱豉汤原肘后方,轻中草药宣透表效佳良,生葱淡豉验便廉,伤风感冒此先尝。

(二)辛凉解表

1、银翘散:辛凉解表银翘散,芥薄牛蒡竹叶甘,豆豉桔梗芦根入,上焦风热服之安。

2、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饮轻清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竹叶柳蒡汤: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玄参麦冬甘草入,透疹清热此方施。

4、防风解毒汤:防风解毒荆薄荷,牛蒡膏知竹叶和,连翘甘桔木通枳,风湿斑疹服之消。

5、柴葛解肌汤:节庵柴葛解肌汤,解表清里疗效彰,芩芍桔甘羌活芷,石羔大枣与生姜。

(三)益气助阳解表法

1、人参败毒散:人中草药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扶正祛邪加姜薄,气虚感冒有奇功。

2、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助阳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阳虚外感岂能康。

3、再造散:再造散用附参芪,桂甘羌防芎芍宜,加入细辛姜枣煎,阳虚感冒效神奇。

(四)滋阴养血解表

1、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入味,滋阴发表此方宜。

2、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用地黄,葛根豆豉麦冬姜,滋阴养血又解表,血虚感冒用此方。

二、泻下法

(一)苦寒泻下法

1、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效力强,阳明腑实痞满坚,中草药苦寒泻下此方良。

2、小承气汤:小承握汤治便结,热结气滞邪肆虐,枳实汇痞朴宽胀,大黄寒下功效捷。

3、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硝黄草,荡实泻热配伍巧,腑实便结腹胀微,阳明燥热服之消。

4、复方大承气汤:新订复方大承气,肠道梗阻颇相宜。桃芍硝黄莱枳朴,通里攻下效称奇。

5、宣白承气汤:宣白承气条辩方,瓜萎大黄膏杏襄,肺热痰壅肠燥结,清肺通腑即能康。

6、陷胸承气汤:陷胸承气用瓜萎,开胸散结涤痰优,夏连枳实硝黄配,痰火壅闭此方求。

7、一捻金:一捻金是金鉴方,牛榔人参与大黄,热毒壅结呈现锁肚,泻热中草药通便效力彰。

8、大黄牡丹皮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合硝黄,肠痈初期少腹痛,泻热逐瘀效果良。

9、凉膈散:凉膈散中硝黄草,芩栀翘薄竹叶巧,邪热炽盛中上焦,清上泻下病自好。

(二)温阳导滞法

1、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用细辛,寒邪凝聚腹满疼,温阳散寒下积滞,急急煎服务痛自宁。

(三)润肠通便法

1、麻子仁丸:仲景方有麻仁丸,杏芍枳朴大黄联,燥热津虚便秘结,泻热润肠病可痊。

2、润肠丸:润肠生地与当归,桃仁麻仁枳壳随,津枯肠燥大便结,润肠通便涤浊秽。

3、五仁丸:五仁丸内用陈皮,桃杏松柏郁李齐,肠燥津结大便难,中草药润肠通便颇相宜。

(四)扶正泻下法

1、增液承气汤:增液承气用地黄,元参硝黄五药襄,热结阴亏肠燥结,滋阴泻下效力强。

2、新加黄龙汤:新加黄龙用海参,玄参生地硝黄呈,参归姜黄扶正气,攻补兼施法可遵。

3、温脾汤:温脾附子与干姜,人参甘草及大黄,寒热并行兼补泻,温通冷积是良方。

(五)泻下逐水法:

1、大陷胸汤:大陷胸汤治结胸,甘遂硝黄三味同,心下硬痛不可近,泻热逐水建奇功。

2、舟车丸:舟车牛榔及大黄,大戟芫花与木香,青皮陈皮轻粉入,水肿实证力能当。

3、疏凿饮子:疏凿槟榔及商陆,苓皮腹皮同椒目,中草药赤豆芄羌泻木通,煎益姜皮阳水服。

三、温里法

(一)温中健脾法

1、理中汤:理中丸是祛寒方,参术甘草与干姜,吐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还阳,呕甚原方加砂半,痛甚丁萸效果良,寒热错杂用连理,若加二皮治中汤。

2、小建中汤: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痛服之痒,增入黄芪补不足,胃虚溃疡效无过,更有当归建中汤,产后诸虚属妇科。

3、大建中汤:大建中汤建中阳,饴糖人参配椒姜,中阳势微脘腹痛,痛而拒按服之康。

4、附子粳米汤:附子粳米疗效奇,半夏草枣五般宜,温中降浊功偏擅,中草药雷鸣切痛此方医。

(二)温肺散寒法

1、甘草干姜汤:阳虚失血有奇方,古有甘草干姜汤,肺痿吐沫便频数,温肺散寒效亦良。

2、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叶姜辛汤,肺寒停饮效佳良,呕吐半夏肿加杏,面热如醉加大黄。

(三)温肝散寒法

1、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桂枝芍,通草辛甘大枣和,寒伤厥阴脉凝滞,温经通滞痛能却。

2、吴茱萸汤: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阳明呕吐胃脘痛,厥阴头痛尤奏效。

3、吴萸木瓜汤:验方吴萸木瓜汤,药味虽少效佳良,食盐一撮同煎服,脚肚转筋服之康。

四、回阳救逆法

1、四逆汤:四逆汤用姜附草,中草药肢冷脉微吐利尝,回阳救逆功效好,通脉四逆倍干姜。

2、参附汤:参附汤是急救方,阳虚欲脱急煎尝,肢冷脉微气喘急,回阳救脱效力强。

五、温经散寒法

1、阳和汤:阳和汤法解寒凝,外证虚寒色属阴,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草相承。

2、半夏散及汤:仲景半夏散及汤,夏桂甘草共煎尝,寒客少阴咽中痛,辛温宣散庶能康。

3、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桂附草枣姜,身痛因风湿,散寒宣痹良。

4、白术附子汤:白术附子汤,术附草枣姜,湿胜头重眩,服此效佳良。

5、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附术草襄,掣痛难伸屈,风湿此堪尝。

中草药四章清热法

(一)辛寒清热法

1、白虎汤:白虎知膏草米行,辛寒清热且生津,热渴汗出脉洪数,气分热盛此能清。

2、白虎加人参汤:仲景白虎加参汤,人参知膏甘米尝,气分热盛气津损,清热生津益气方。

3、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竹叶寻,甘草熬汤加粳米,清气益气又回津。

(二)清营凉血法

1、清营汤:清营汤用犀地玄,竹叶银翘加黄连,解毒泻热又滋阴,再加麦冬与丹参。

2、神犀丹:神犀丹内犀地玄,银翘金汗紫蓝矸,黄芩花粉菖蒲豉,营血毒重服之安。

3、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血热妄行吐衄斑,神昏谵妄舌质绛,中草药凉血解毒病可痊。

(三)气血两清法

1、清瘟败毒饮:清瘟败毒地连芩,丹石知甘竹叶寻,犀角玄翘栀芍桔,两清气血亦滋阴。

(四)清热解毒法

1、普济清毒饮: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板兰侣,升紫马勃连翘陈,僵蚕薄荷为末煮。

2、加减普济消毒饮:加减普济用银翘,马勃玄参板兰草,僵蚕桔蒡芥薄入,大头瘟毒服之消。

3、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栀柏芩,火盛三焦是病因,烦狂大热兼错语,吐衄疔疮宜急清。

4、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用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浸,山甲皂刺酒煎佳。

5、五味消毒饮:五味消毒治诸疔,中草药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清热解毒有奇能。

(五)清热涤暑法

1、新加香茹饮:新加香茹用银翘,厚朴扁豆五味疗,上焦暑热为寒遏,温凉并用暑自消。

2、清络饮:清络饮用荷叶边,银丝扁竹翠衣添,鲜用辛凉清暑热,肺络无邪病即痊。

3、六一散:河间传留六一散,六分滑石一草矸,暑湿湿热与热淋,清利三焦庶可安。

4、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参斛冬,连知荷梗竹叶从,西瓜翠衣甘草米,暑去津回自见功。

(六)清泄肺热法

1、银翘马勃散:银翘马勃治咽喉,大力射干五药求,若加板兰大青叶,清热解毒效尤优。

2、苇茎汤:苇茎中草药汤方出千金,桃仁苡仁冬瓜仁,湿热壅肺成痈毒,甘寒清热上焦宁。

(七)清泻肝火法

1、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皆,木通甘草当归和,肝胆湿热力能排。

2、左金丸:左金连萸六一丸,肝经火郁痛吞酸,再加芍药名戊已,湿热下痢腹痛安。

(八)清泻胆热法

1、清胆泻火汤:清胆泻火柴芩夏,茵陈栀子与硝黄,木香胆草郁金配,胆经实火是良方。

(九)清心泻火法

1、导赤散:导赤生地与木通,草稍竹叶加味从,口糜淋痛心经热,引热同归小便中。

(十)清热泻脾法

1、泻黄散:泻黄膏栀与防风,藿香甘草二药从,炒香蜜酒调和服,中草药口疮口臭可为功。

(十一)清胃泻火法

1、清胃散: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益石膏清胃热,口疮口臭与牙宣。

2、玉女煎:玉女煎中膝地兼,石膏知母麦冬全,滋阴胃火牙疼效,能医口臭与牙宣。

(十二)清热止痢法

1、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汤,甘草四味共煎尝,湿热下利热渴汗,热清毒解自安康。

2、白头翁汤:白头翁汤疫毒痢,黄连黄柏及秦皮,若加阿胶与甘草,产后下痢称良剂。

3、芍药汤:芍药汤内桂将军,芩香连草配当槟,里急后重便脓血,清热止痢自安宁。

(十三)清泻肾热法

1、滋肾通关丸:东垣滋肾通关丸,中草药知柏肉桂三味研,小便不通因肾热,泻热化气可平安。

(十四)清退虚热法

1、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地母,阴分伏热此为先,夜热早凉身无汗,滋阴透热自然痊。

2、清骨散:清骨散用银柴胡,胡连秦芄鳖甲服,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保无余。

第五章补益法

(一)补益肺气法

1、补肺汤:补肺汤中参芪味,熟地紫菀桑皮配,肺气虚损喘嗽汗,益气固表此方魁。

2、生脉散:生脉麦味与人参,益气生津治暑淫,气少汗多口干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3、九仙散:九仙散用乌梅参,款冬桑皮桔贝呈,栗壳阿胶与五味,敛肺止咳气能增。

(二)中草药滋养肺阴法

1、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甘花共合方,秋燥耗伤肺胃液,苔光干咳此方尝。

2、清燥救肺汤: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芝麻,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可佳。

3、养阴清肺汤:玉钥养阴清肺汤,玄参甘芍麦地黄,薄荷贝母丹皮入,阴虚白喉是妙方。

4、百合固金汤: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三)补心气、温心阳法

1、养心汤:养心汤内用枣仁,参燕归芎神茯苓,五味半夏桂甘草,远志柏子安心神。

2、归脾汤: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枣仁木香龙眼肉,中草药补益心脾效称奇。

3、保元汤:保元参芪与生姜,肉桂甘草共煎汤,温补心阳服此剂,心悸气短效彰彰。

4、独参汤:独参功擅得嘉名,暴脱危证可返生,一味人参浓取汁,益气救晚义蕴深。

(四)补心血,养心阴法

1、补心丹:补心丹用板枣仁,二冬生地与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神共养神。

2、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鸡子黄,黄芩白芍共煎尝,水亏火炽烦不卧,养阴清热效力强。

3、甘麦大枣汤:甘麦大枣金匮方,养心安神效力彰,情志失常因脏燥,水煎服用保安康。

(五)补血调肝法

1、胶艾汤:胶艾汤中甘草用,辅佐归地芍川芎,冲任虚损血常下,中草药补血调肝可为功。

2、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生姜羊肉汤,血虚内寒腹痛尝,妇女经痛喜温按,煎服此方效非常。

3、四物汤:四物归地芍川芎,补血调肝此方宗,营血虚滞经失调,临证加减可变通。

(六)补气健脾法

1、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为六君,驱痰补气阳虚饵,陈却半夏为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2、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眼畅脾神。

3、完带汤:完带一陈淮山陈,参草柴芍芥苡仁,脾虚湿注呈带下,培土胜湿此方环。

(七)清养胃阴法

1、益胃汤:中草药温病条辨益胃汤,沙参地麦玉竹襄,水糖适量同和服,清养胃阴效力强。

2、增液汤:条辨留传增液汤,增水行舟效力彰,玄麦地黄相配伍,津伤肠燥煎服康。

3、五汁饮:五汁饮用五般汁,梨荸苇冬藕蔗持,胃阴不足口燥渴,甘寒救液莫疑迟。

(八)滋补肾阴法

1、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淮药及山茱,丹皮苓泽加桂附,引火归原热下趋,钱氏六味除桂附,专治阴虚火余。

2、左归饮:左归饮用地药萸,杞苓炙草一并齐,煎汤养阴滋肾水,既主腰酸又主遗。

3、大造丸:河车大造龟地黄,牛杜柏参二冬尝,劳热咳嗽阴亏损,补中草药水制火潜元阳。

4、驻景丸:驻景丸是眼科方,前仁菟丝与地黄,视物昏花肝肾损,滋阴明目效力强。

(九)温补肾阳法

1、肾气丸:肾气丸补肾阳虚,地黄山药及茱萸,苓泽丹皮合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煦。

2、内补丸:内补刃中用鹿茸,桂附芪苓紫菟苁,沙苑疾藜桑螵配,温肾固涩效力宏。

3、菟丝子丸:菟丝子丸治尿频,桑螵牡味宿泉行,苁蓉附子鸡内金,补肾宿尿此方珍。

4、赞育丹:赞育丹中归地仙,杜藿茱枸术戟天,桂附蛇床苁蓉韭,补肾壮阳效力奇。

5、青娥丸:青娥丸内用胡桃,骨脂杜仲力偏饶,腰痛绵绵腿膝软,补肾强腰巧治疗。

(十)中草药补肾阴温肾阳法

1、龟鹿二仙膏:龟鹿二仙最守真,补人三宝精气神,人参枸杞同龟鹿,滋阴温阳实可珍。

2、赞化血余丹:景岳赞化血余丹,蓉苓归胶枸地搬,参桃仲乌茴巴菟,滋阴助阳效力专。

3、地黄饮子: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肾虚瘩痱不能言,足废元衰虚阳浮。

(十一)气血又补

1、八珍汤(附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营汤,泰山磐石饮):四君四物八珍汤,气血又补是名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更强,人参养营即十全,除却川芎五味连,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胃气血补方先。中草药十全大补减桂苓,更加续断砂糯芩,气血双补安胎好,泰山磐石是方名。

2、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两药同,归芪多生血雄。

3、炙甘草汤: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大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痨肺痿效如神。

第六章和解法

(一)调和营卫法

1、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二)和解少阳法

1、小柴胡汤:

2、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滑黛段,陈夏苓草枳竹茹,少阳热重寒轻证,胸痞呕恶总能除。

3、达厚饮:达厚朴果与槟榔,芩知芍草合成方,邪伏膜厚憎寒热,宣透膜原效力强。

4、三香汤:三香中草药香豉郁降香,枳桔蒌栀七味襄,机窍不灵因湿阻,芳香解郁些堪尝。

(三)调和胆胃法

1、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生姜,黄芩芍药与大黄,枳实半夏大枣配,少阳实证是良方。

(四)调和肝脾法

1、芍药甘草汤

2、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用川芎,白术苓泽六味同,妊娠腹中常症痛,调肝理脾有奇功。若加续断菟丝子,胎位异常此方谋。保生无忧归芍芎,黄七甘草枳朴同,菟丝艾叶荆羌贝,胎位异常此方崇。

3、四逆散:四逆散柴枳芍草,肝脾不和痛证好,若加井柏泄瘀热,阑尾炎证服之消。

4、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四味宜,若中草药作食伤医便错,肝脾不和是病机。

5、清胰汤:清胰治疗胰腺炎,硝黄柴芍芩香连,元胡理气兼活血,通腑调肝病自痊。

6、阑尾化瘀汤:阑尾化瘀用川楝,银花大黄和牡丹,元胡木香桃仁配,瘀滞初期病可痊。

7、越鞠丸: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食湿因,芎苍香附兼栀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第七章升降法

(一)温肺降逆法

1、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痰稀最适宜,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2、苏子降气汤:降气汤中苏半归,橘前桂朴草姜依,上盛下虚痰嗽喘,祛痰降逆止方宜。

3、射干麻黄汤:仲景射干麻黄汤,细辛五味半生姜,中草药紫苑冬花大枣入,气逆痰鸣服之康。

4、厚朴麻黄汤:厚朴麻黄降逆寻,杏半姜辛麦咪增,方中石膏作清热,制钩麻黄义蕴深。

(二)清热降逆法

1、麻杏石甘汤

2、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可分麻杏不甘合,肺热喘嗽此能医。

3、定喘汤

(三)补肾纳气法

1、人参胡桃汤:济生人参胡桃汤,人参胡桃共生姜,肺肾两虚喘难卧,补肾纳气庶能康。

2、都气丸:医宗已任都气丸,茱薯苓泽地味丹,肾不纳气呈气喘,补肾纳气庶可痊。

(四)交能心肾法

1、安神定志丸:安神定志用人参,龙齿茯苓与茯神,远志菖蒲交心肾,心肾中草药交时惊悸宁。

2、交泰丸:心肾不交交泰丸,一份桂心交份连,怔忡不寐心阳亢,心肾交时自可安。

3、桑螵蛸散:桑螵蛸散龟龙参,远志菖蒲归茯神,遗尿尿频神恍惚,宁心固肾此方寻。

(五)升降三焦法

1、升降散:升降散中用僵蚕,姜黄大黄蝉蜕添,升清降浊功偏擅,表里同病亦可餐。

2、玉枢丹:玉枢用药允称奇,慈姑大戟蛤续随,雄朱解毒麝开窍,疫毒秽浊此能医。

(六)调中降逆法

1、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治哕良,人参草枣共生姜,胃虚有热气上逆,调中降逆即能康。

2、加味黄连苏叶汤:加味黄连苏味汤,苓夏柿茹杷叶匡,肺胃不和玉呕逆,中草药清热止呕效果良。

3、半夏茯苓汤:半夏茯苓草陈皮,旋复姜辛桔梗齐,地芍芎参益气血,妊娠恶阴此能医。

4、丁香柿蒂汤:丁香柿蒂参与姜,呃逆固寒中气伤,温中降逆兼益气,或加竹橘用皆良。

5、旋复代赭汤:旋复代赭用人参,半夏生姜草枣增,噫气不除心下痞,虚中实证此方良。

6、降逆止呃汤:降逆止呃是新方,旋复代赭橘茹匡,丁香柿蒂枇杷叶,二冬参草共煎尝。

(七)益气升陷法

1、补中益气汤

2、加减补中益气汤:加减补中益气汤,参芪术草升柴匡,胶艾止血陈理气,补血安胎止血良。

3、举元煎:举元参芪术草麻,升阳中草药举陷效堪夸,气不摄血呈崩漏,益气摄血既能瘥。

4、升麻黄七汤:谒纯升麻黄芪汤,归芪升柴黄煎尝,小便不能固气陷,气机升达自然康。

(八)升清降浊法

1、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五个加减正气散,藿香厚朴与陈苓,一加曲麦杏茵蝮,脘连腹胀服之宁。二加防已通草卷,宣痹通络治身疼。三加杏仁与滑石,开源结流法可遵。四加楂曲与草果,苔滑宜温义龙精。五加大腹谷芽术,脘闷便江泄此方寻。

2、六和汤:六和汤内四君全,藿朴砂半木瓜研,扁豆杏仁十一味,中草药和中社湿吐泻安。

3、连朴饮:连朴饮中用芦根,栀豉菖蒲半夏寻,湿热内蕴成吐痢,清热除湿可安宁。

4、蚕矢汤:蚕矢汤中半连萸,苡仁通草木瓜齐,栀芩豆卷清湿热,吐泻腹痛转筋医。

5、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用芩连,干姜草枣人参添,中虚湿滞痞吐痢,和中降逆自然安。

(九)涌吐痰食法

1、盐汤探吐方

(十)温通泄闭法

1、三物备急丸: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卒然腹痛因寒结,速投此散莫迟延。

第八章理气法

(一)通阳宣痹法

1、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治胸痹,胸部闷痛短气宜,气郁痰滞胸阳阻,通阳宣痹合病机。

2、加中草药减瓜蒌薤白汤:加减瓜蒌薤白汤,香附郁金桃红匡,再加桂枝治胸痹,通阳宣痹活络良。

(二)行气导滞法

1、流气饮子:木香流气芷陈苏,青槟朴果藿半蒲,四君瓜麦桂香附,丁莪通腹气滞疏。

2、匀气散:匀气砂蔻藿丁檀,木香甘草七味研,三焦气郁宜疏散,气机宣畅自然安。

3、宽中八宝散:宽中八宝萝卜子,香砂苏沉配槟榔,牙皂泄浊归活血,三焦气滞服之康。

4、撞关饮子:气不升降宜撞关,丁沉砂叩乌附添,三棱甘草共八味,行气导滞效非凡。

5、金陵酒丸:古今医鉴金陵酒,擅治膨胀在肠间,木得槟榔沉香皂,行气导滞可平安。

6、中草药沉香四磨汤:家宝沉香四磨汤,木香包沉合槟榔,冷气攻心心腹痛,散寒引滞定能康。

7、分消汤:分消二术与二苓,木香香附枳朴群,泽泻腹皮陈砂配,行气除湿法堪遵。

8、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气滞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涎凝滞此方除。

9、厚朴温中汤:厚朴温中叩木香,陈苓甘草与干姜,脾胃虚寒脘腹胀,温中行气力能康。

10、强中汤:强中汤内用理中,丁香附子草果从,二皮厚朴功行气,中寒气滞此方谋。

11、人参汤:人参汤内用四君,肉桂陈朴半夏群,脾虚气滞成填胀,健脾行气法宜遵。

(三)调气疏肝法

1、逍遥散:中草药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疏肝理脾功独擅,肝脾郁结此方却。

2、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香附草,枳壳白芍与川芎,气郁脘腹渚胀痛,疏肝理气可为功。

3、加味乌药汤:加味乌药用缩砂,木香玄胡甘草加,疏肝理气须香附,经前胀痛服之佳。

(四)温肝解郁法

1、天台乌药散:天台乌药木茴香,姜青楝实与槟榔,温肝解郁功偏擅,疝气腹痛力能康。

2、木香蜈蚣散:继戎木香蜈蚣散,药味虽少疗效优,蜈蚣解毒香行气,睾丸肿大些方求。

(五)清热疏肝法

1、金铃子散:金铃子散配玄胡,肝经郁热气不舒,心腹胁肋诸般痛,疏肝中草药清热病能除。

2、通乳散结汤:通乳散结蒌通草,青皮橘叶橘络好,公英瓜络郁蒺藜,乳汁行时肿自消。

(六)调气活血法

1、橘核丸:橘核丸是济生方,木通楝桂桃仁香,枳朴玄胡昆藻带,癫疝顽痛正堪尝。

2、疏肝解郁汤:疏肝解郁附柴胡,郁楝青皮气滞疏,丹参芎泽行血滞,止育尤须用玄胡。

(七)柔肝疏郁法

1、一贯柔肝疏郁方,参麦枸杞与地黄,当归川楝水煎服务,阴虚肝郁力能康。

第九章活血法

(一)活血祛瘀法

1、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效好,牛文柴胡枳桔草,桃红四物共煎汤,瘀血行时痛自消。

2、隔下爱不瘀汤:膈下逐瘀枳丹皮,中草药桃红芎芍玄胡归,灵脂乌药香附草,血滞经闭腹痛医。

3、宫外孕方:宫外孕方是新方,丹参赤芍桃仁匡,化瘀消癓能止痛,若加棱莪力更强。

(二)温经祛祛瘀法

1、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药等分宜,活血化瘀消癓块,经闭腹痛亦能医。

2、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用小茴,芎芍炮姜与桂归,灵蒲浸药玄胡配,肝寒凝滞服之宜。

3、身痛逐瘀汤:身痛逐瘀膝地龙,芄姜香附草桃红,灵脂浸药芎归配,经久不愈按理痛。

4、生化汤:生化汤宜产后尝,芎归桃草与炮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亦强。

(三)泻热逐瘀法

1、桃核承气汤:中草药桃核承气用桂枝,硝黄甘草五般施,下焦蓄血瘀热结,泻热逐瘀莫迟迟。

2、复元活血汤:复元活血桃红归,花粉山甲黄草随,柴胡疏肝治胁痛,损伤瘀血服之宜。

3、大黄庶虫丸:大黄庶中仲景方,干漆蛴螬水蛭虻,芩地芍草配桃杏,祛瘀消癓效力强。

(四)活血通络法

1、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用芪芎,桃红归芍与地龙,半身不遂语蹇涩,活血通络可为功。

2、小活络丹:小活络丹用南星,二乌地龙乳浸群,手足不仁关节通,活血通络此方寻。

3、通窍活血汤: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芎芍枣葱姜,瘀血阻络头身痛,活血通络第一方。

(五)中草药活血理损法

1、七厘散:七厘血竭与儿茶,冰麝乳浸红朱砂,跌打损伤瘀作痛,活血行气止痛佳。

2、跌打丸:跌打血竭与归芎,乳浸土鳖自然铜,重用麻黄开腠理,麝钱加入效力宏。

(六)补虚祛瘀法

1、温经汤:温经归芍桂萸芎,姜夏丹皮与麦冬,参草扶脾胶益血,调经止痛有奇功。

第十章止血法

(一)清热止血法

1、泻心汤:金匮三黄号泻心,大黄黄连合黄芩,火热炽盛呈吐衄,澄本清源血自宁。

2、十灰散:十灰散用十般灰,二根二叶与二皮,二蓟大黄栀子共,热盛失血最相宜。

3、咳血方:咳血方中诃子收,瓜蒌海石山栀投,青黛泻肝以宁肺,中草药肝心犯肺此方求。

4、生地黄散:生地黄散配甘草,阿胶止血又滋阴,犀角芩茹清肝热,止血柏叶刺蓟寻。

5、槐花散:槐花散能治肠风,大便下血色鲜红,侧柏芥炭枳壳配,清热凉血可收功。

6、小蓟饮子:小蓟饮子用蒲黄,滑石木通竹叶藏,藕节栀归地与草,泻火通淋是良方。

7、清经止血汤:清经止血地栀丹,茅根蒲黄地榆炭,黄芩益母棕皮入,血为热迫服之安。

8、清热止崩汤:清热止崩栀柏芩,龟芍滋阴固冲任,丹地地榆凉血热,止血尤须侧柏椿。

9、治崩证极验方:崩证验方地榆多,地芍丹栀甘草和,芩连牡蛎连须配,清热止血出女科。

10、固经丸:中草药固经丸本治血崩,龟板白芍在滋阴,香附调气椿止血,清热尤须柏马芩。

11、郁金散:圣济总录郁金散,青黛甘草三味研,汗孔出血因肝热,凉肝止血庶可痊。

12、生蒲黄汤:生蒲黄汤旱莲草,丹参丹皮马郁金,芥炭生地川芎配,眼底出血此方斟。

(二)收敛止血

1、白芨枇杷丸:白芨枇杷用藕节,地黄阿胶合为丸,肺部出血因阴损,滋阴止血病可痊。

2、四号溃疡丸:新方谱就溃疡丸,乌芨龙牡蕊榆研,溃疡出血宜急治,收敛止血病可蠲。

3、止血散:止血散用二蓟栀,龙牡代赭花蕊施,侧柏阿胶同止血,胃肠出血可服之。

4、乌梅丸:中草药严氏济生乌梅丸,乌梅僵蚕二药研,疏泄太过呈失血,收敛止血庶可痊。

(三)益气摄血法

1、卷柏丸:奇效良方卷柏丸,卷柏黄芪等分研,气虚不摄呈便血,益气止血即可安。

2、人参饮子:人参饮子用归芪,麦冬五味芍草须,气不摄血呈吐衄,益气摄血莫失机。

(四)温阳摄血法

1、柏叶汤:仲景留传柏叶汤,艾叶童便与干姜,吐血不止因中寒,温经止血效力强。

2、黄土汤:温阳摄血黄土汤,术草胶附与地黄,更加黄芩成反佐,阳虚失血此堪尝。

3、温经摄血汤:温经摄血用理中,参术姜草四般同,吴萸调肝艾止血,阳虚崩漏此方谋。

中草药第十一章祛温法

(一)祛风胜湿法

1、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羌独芎,甘蔓藁本与防风,风湿在表头身重,祛风胜湿效力宏。

2、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芄防辛,芎归地等配桂苓。杜仲牛文人参草,冷风顽痹此方寻。

(二)开源导流法

1、越婢汤:越婢汤是仲景方,麻膏草枣配生姜,风水恶风身浮肿,宣肺行水自然康,加入半夏平喘逆,加术治肿效尤良。

2、十枣汤:十枣逐水效堪夸,甘遂大戟与芫花,悬饮胁下有水气,咳唾引痛服之佳。

3、控涎丹:三因传下控涎丹,大戟芥遂三药研,涎留膜腠生百病,逐痰涤饮庶可痊。

4、木防已汤:木防已汤用桂枝,中草药人参石膏四味施,饮停胸膈呈喘蒲,泻热逐饮莫误失。

5、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大枣泻肺汤,药仅两味效佳良,痰水壅肺喘难卧,泻肺引水即安康。

6、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杏梓草枣与生姜,黄疸风丹与水肿,用之得当力能康。

(三)运脾除湿法

1、平胃散:平胃散是苍术朴,陈皮甘草四般药,除湿散满消腹胀,调胃诸方从此扩。

2、藿朴夏苓汤:藿朴夏苓杏叩仁,薏苁二苓泽豉引,湿滞中焦苔白滑,芳化淡渗法堪珍。

3、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金匮甘姜苓术汤,温中除湿是其长,寒湿著腰冷重痛,痛除始信效佳良。

4、中草药杏仁薏苡汤:条辨杏仁薏苡汤,桂朴姜夏蒺藜防,气不主宣呈寒温,若辛通降自然康。

(四)清热除湿法

1、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叩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温黄疸服之康。

2、三仁汤:三仁可叩薏苡仁,朴通滑夏竹叶呈,面色淡菜胸痞闷,芳化渗湿法堪珍。

3、杏仁滑石汤:杏仁滑石用芩连,郁金陈夏朴通合,湿热为患从何治?清热除湿自然安。

4、宣清导浊汤:宣清导浊皂荚良,二苓寒水蚕矢匡,湿浊弥漫机窍阻,二便闭塞此堪尝。

5、黄芩滑石汤:条辨黄芩滑石汤,二苓通叩腹皮襄,汗出热解继复热,宣化中草药湿浊自然康。

6、薏苡竹叶汤:薏苡竹叶滑石通,连翘芩叩七般同,湿郁经络呈白疹,清热泻湿建奇功。

7、中焦宣痹汤:中焦宣痹治热痹,赤豆山栀与杏仁,薏晚连翘防滑下,除湿宣痹法宜遵。

8、加减木防已汤:加减防已治热痹,苡仁膏杏滑石配,桂枝通草共煎汤,宣痹除湿诚可贵。

9、茵陈蒿汤:茵陈蒿汤用大黄,栀子茵陈共煎汤,身目黄如橘子色,清热利胆效非常。

(五)实脾利水法

1、五皮饮:五皮饮用五般皮,陈茯姜桑大腹奇,全生加术减桑白,妊娠水肿此方医。

2、防已黄芪汤:金匮防已黄芪汤,白术甘草枣生姜,实脾利水疗水肿,中草药风湿恶风效亦良。

3、实脾饮: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果附姜兼油朴,虚寒阴水服之佳。

4、鲤鱼汤:千金传下鲤鱼汤,归芍苓术橘与生姜,妊娠水肿脾不运,健脾和肝效力强。

(六)攻逐实水法

1、已椒苈黄丸:金匮已椒苈黄丸,专治水气在肠间,腹满口干兼舌燥,逐水涤饮自然痊。

(七)温阳行水法

1、五苓散:五苓散是利水方,二苓泽泻白术襄,桂枝化气兼解表,肿消水去体自康。

2、真武汤:温阳行水真武汤,茯苓术芍附生姜,小便不利有水气,喘悸身肿用之良。

(八)泻火通淋法

1、八下散: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滑石研,中草药草稍瞿麦兼栀子,泻火通淋病自蠲。

2、加减柴苓汤:加减柴苓滑泽甘,银花芩夏配金钱,下焦湿热尿频痛,通淋和解病可痊。

3、猪苓汤:猪苓苓泽滑阿胶,小便尿血涩痛疗,心烦不眠尿不利,育阴利水法昭昭。

4、五淋散:五淋散用草栀仁,归芍赤茯亦共珍,热结下焦淋涩痛,泻火通淋妙通神。

5、不苇散:石苇瞿芍草冬葵,榆皮通车苓滑随,石淋涩痛小便难,通淋排石所指挥。

6、凿石丸:凿石金沙琥珀随,火硝苓泽地芍葵,滑石沉香牛文草,尿路结石此方医。

7、萆解分清饮:钟龄萆解分清饮,黄柏苓术车前仁,莲心丹参石菖蒲,湿热白浊服之清。

中草药第十二章祛痰法

(一)燥湿祛痰法

1、二陈汤:二陈汤用夏和陈,茯苓甘草共四珍,利气调中兼去湿,湿痰为患此方寻,麻杏苏杏兼宣肺,和胃干姜与砂仁,湿胜加术寒桂附,热加连茹法宜遵。

2、指迷茯苓丸:指迷茯苓丸最精,风化芒硝枳半苓,臂痛难移脾气阻,停痰伏饮有嘉名。

3、香附旋复花汤:香附旋复用陈皮,薏苡苏子苓夏齐,运脾除湿疏肝络,湿痰阻络此方医。

(二)清热化痰法

1、清舍化痰汤:清舍化痰用芩栀,桑皮二母麦冬施,蒌桔陈苓甘草入,肺热痰稠可服之。

2、温胆汤:温胆汤方出千舍,枳实竹茹合二陈,眩中草药晕呕吐悸不寐,祛痰清热即安宁。

3、小陷胸汤:小陷胸汤夏连蒌,宽胸散结绦疫优,脉浮滑兮按之痛,苔黄而腻此方求。

4、清气化痰丸:清气化痰杏枳陈,茯苓半夏与胆星,瓜蒌黄芩清痰热,热痰内结此方寻。

(三)温化寒痰法

1、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蠲饮剂,培土温阳以化气,饮邪上逆气冲胸,胸满眩悸服之愈。

2、理中化痰丸:理中化痰用理中,参术姜草苓夏同,阳虚饮聚成痰嗽,温中化痰建奇功。

3、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用紫苏,白芥莱菔二子从,痰壅气滞咳痰喘,祛痰降逆此方谋。

(四)润肺化痰法

1、贝母瓜蒌燥痰投,花粉生津效力优,中草药芩桔陈皮共六味,润肺化痰此方求。

2、消瘰丸:医学心悟消瘰丸,牡蛎玄参贝母研,颈生瘰疬因痰火,化痰清热可渐安。

(五)化痰熄风法

1、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天麻白术汤,陈皮苓草六味襄,风痰眩晕或头痛,祛风涤痰效果良。

2、导痰汤:导痰陈夏茯苓草,南星枳壳配生姜,祛风涤痰功卓著,风痰眩晕此堪尝。

(六)宣肺祛痰法

1、止嗽散:止嗽散中百部前,紫苑荆芥陈桔甘,肺气失宣呈咳嗽,宣肺止咳自然安。

2、杏苏散: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甘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止咳化痰病自痊。

第十三章消散法

(一)消食导滞法

1、保和丸:中草药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子加,嗳气蚕酸脘腹胀,消食导滞效颇佳。

2、枳术丸:枳术丸是消补方,除痞散满是其长,加入曲麦橘半后,健脾行气效尤强。

3、枳实导滞丸:枳实导滞用大黄,神曲芩连白术襄,茯苓泽泻制丸服,湿热积滞服之良。

4、木香槟榔丸:木香槟榔青陈皮,牵牛大黄连柏宜,莪术香附共十味,湿热积滞效尤奇。

5、人参启脾丸:启脾参苓术陈皮,山药扁豆木香宜,神曲谷芽炙甘草,补脾导滞效称奇。

6、健脾丸:健脾参苓术草陈,山药豆叩香砂仁,楂曲麦牙黄连配,消补并行此方珍。

(二)消痞散积法

1、枳实消痞丸:中草药枳实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消积除满兼扶脾,消散补益两相联。

2、鳖甲煎丸:鳖甲煎丸化癓方,庶虫鼠妇及蜣螂,蜂房不苇硝黄射,桂朴凌霄丹芍姜,瞿麦紫芩阿半夏,桃仁葶苈和参尝。

3、鳖甲丸:鳖甲丸能治疟母,桃红三棱配莪术,青皮香附麦芽增,海蛤神曲制丸服。

4、化积丸:类证治裁化积丸,棱术阿魏海石联,雄槟香苏瓦楞子,消癓化积功偏擅。

第十四章治风法

(一)疏散外风法

1、川芎茶调散:川芎调茶用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眩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痛悉能康。

2、消风散:消风散内用荆防,蝉蜕牛蒡苦参苍,中草药知膏归地麻通草,风疹湿疹此堪尝。

3、小续命汤:小续命汤桂附芎,麻黄参芍杏防风,黄芩防已兼甘草,风邪中经有奇功。

(二)平息内风法

1、镇肝熄风汤:张氏镇肝熄风汤,龙牡归中治亢阳,代赭天冬元芍草,茵陈川楝麦芽襄。

2、羚羊钩藤汤:俞氏羚羊钩藤汤,桑叶菊花鲜地黄,芍草茯苓川贝茹,凉肝增液急煎尝。

3、清热熄风汤:清热熄风钩地龙,蝉蚕竺黄蝎蜈蚣,膏栀莲蒲大青配,银翘解毒力更宏。

4、钩藤饮:钩藤饮中用羚羊,全蝎天麻参草匡,热盛动风呈抽搐,熄风清热效力强。

5、阿胶鸡子黄汤:阿胶鸡子黄汤好,地芍中草药钩藤牡炙草,石决茯神络不藤,阴虚风动此方保。

6、大定风珠:大定风珠鸡子黄,麦味麻草地芍藏,阿胶龟板鳖牡蛎,滋明熄风用之良。

(三)祛风解痉法

1、玉真散:玉真散内用南星,白芷防风羌活灵,天麻还兼白附子,破伤风证奏功能。

2、五虎追风汤:五虎追风用星麻,全蝎僵蚕蝉蜕砂,破伤风证牙关紧,祛风解痉庶能瘥。

3、止痉用:止痉散用蝎蜈蚣,药味虽少可为功,剧烈抽搐或强直,熄风解痉此方宗。

4、牵正散:口眼涡斜牵正散,白附全蝎与僵蚕,服用少量热酒下,风邪中络庶能痊。

第十五章开窍法

(一)清热开窍法

1、安宫牛黄丸:中草药安宫牛黄用珠犀,山栀芩连热盛宜,雄朱脑麝郁开窍,窍闭神昏莫失机。

2、紫雪丹:紫雪犀羚金朱硝,明粉磁寒滑石膏,丁沉木麝玄升草,开窍解痉建功劳。

3、至宝丹:至宝雄朱与犀黄,琥珀脑麝安息香,金银二箔兼玳瑁,开窍安神第一方。

(二)温通开闭法

1、苏合香丸:苏合香丸息麝香,丁沉檀木附乳香,荜茇术诃朱犀脑,温通开窍效力强。

(三)涤痰开窍法

1、涤痰汤:涤痰汤方本二陈,人参菖茹枳胆星,舌强不言痰阻窍,涤痰开窍可安宁。

2、滚痰丸:滚痰丸用表礞石,沉香黄芩及大黄,百病皆因痰作崇,顽痰痉证此能匡。

3、稀涎散:中草药稀涎散用猪牙皂,再加明矾奏速效,痰闭清窍成昏阙,痰去气顺即开窍。

4、通关散

(四)通瘀开窍法

1、犀珀至宝丹:犀珀至宝开瘀闭,麝香犀羚翘丹皮,山甲蟾酥玳红花,郁金菖砂血竭宜。

第十六章安神法

(一)养心安神法

1、酸枣仁汤: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联,养血除烦清内热,服后安然入睡甜。

2、养心汤:养心汤内用人参,麦咪炙草与茯苓,当归二地滋阴血,枣仁柏仁安心神。

3、真珠母丸:真珠母丸归地黄,酸柏参苓与沉香,犀角龙骨辰砂入,滋阴宁神效力强。

4、妙香散:和剂局方妙香散,参芪茯草山药遣,麝桔朱砂香远志,中草药益气镇静神志坦。

5、定志丸:定志蜜丸千金方,心虚神怯宜煎尝,参茯远志菖蒲用,补虚安神效力强。

(二)重镇安神法

1、朱砂安神丸:东垣朱砂安神丸,归地草连配合金,烦乱懊哝神不静,惊悸失眠服之安。

2、磁朱丸:磁朱丸中石砂联,神曲同研制蜜丸,心阳偏亢神不安,重镇安神病能痊。

3、生铁落饮:生铁落饮胆贝橘,朱玄丹茯二冬入,连翘钩藤蒲远志,痰火癫狂病能愈。

第十七章固涩法

(一)实卫固表法

1、玉屏风散:玉屏风散用黄芪,白术防风二味随,固表实卫如屏障,表虚自汗此方医。

2、牡蛎散:和剂局方牡蛎散,黄芪浮表麻黄根,中草药益气固表功效著,表虚自汗急煎斟。

3、柏子仁丸:柏子仁丸用人参,白术牡蛎麻黄根,半夏麦麸五味子,敛汗养心此方珍。

4、当归六黄汤:火炎汗出六黄汤,归柏芩连二地黄,倍用黄芪为固表,麻黄根加效更强。

(二)涩肠止泻法

1、养脏汤:养脏汤和木香诃,粟壳当归肉叩和,参术桂芍甘草共,脱肛久痢服之瘥。

2、桃花汤:桃花汤用赤石脂,干姜粳米组合使,涩肠止泻固滑脱,虚寒下痢此方施。

3、四神丸:四神故纸与吴萸,除油肉叩五味齐,温涩止泻功偏伪,黎明泄泻用之宜。

4、诃子散:诃子散用罂粟壳,干姜炮皮陈皮合,中中草药焦虚寒泻下止,温中尤需配固涩。

(三)收涩止遗法

1、金锁固精丸: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沙蒺藜,莲肉为丸盐汤下,涩精秘气治滑遗。

2、茯菟丹:茯菟丹疗精滑脱,菟苓五味石莲末,酒煮山药为糊丸,补肾涩精法甚妥。

3、固精丸:固精丸用阳起石,鹿茸蓉戟韭石脂,茯龙附子角霜配,肾虚精滑此方施。

4、缩泉丸:缩泉丸治尿频数,乌药山药益智仁,肾与膀胱虚寒证,温肾缩便自然轻。

(四)固崩止带法

1、固冲汤:固冲汤中用术芪,龙牡芍萸茜草宜,海螵五倍棕榈炭,标本兼顾治崩疾。

2、鹿角菟丝丸:鹿角菟丝杜术联,牡芡莲须银杏添,中草药白带清稀久不止,补肾固涩即能安。

3、易黄散:易黄黄柏与银杏,山药芡实车前仁,脾虚湿注呈黄带,培脾固涩建奇勋。

4、收涩止带汤:收涩止带鸡冠花,淮药白术芡椿加,菟丝杜仲续补肾,带下日久服之佳。

第十八章驱虫法

1、化虫丸:化虫鹤虱及使君,槟榔芜荑苦楝群,白矾胡粉和丸服,肠道诸虫永绝氛。

2、南瓜子粉槟榔煎:南瓜子粉槟榔煎,主治绦虫居肠间,药后不便添泻剂,驱绦效果非一般。

3、钩虫丸:钩虫内用甘松,二矾栀子甘草同,苍术黄柏茵陈入,红糖为丸有异功。

4、乌梅丸:乌梅丸内用椒姜,桂附参归共煎尝,细中草药辛连柏治蛔厥,温脏安蛔是妙方。

5、胆道驱蛔汤:胆道驱蛔用槟榔,伏君乌梅细椒姜,枳壳木香甚硝配,苦楝根皮效最良。

6、甘草粉蜜汤:金匮甘草粉蜜汤,用治胆蛔效果良,一粉二甘四份蜜,诱杀蛔虫是妙方。

第十九章涌吐法

1、瓜蒂散:瓜蒂散用赤小豆,香豉汁调三味凑,痰涎宿食填胸脘,涌吐逐邪此方投。

2、三圣散:三圣散用瓜防芦,粗末同煎徐徐服,痰浊壅盛法当吐,诸般中毒亦可除。

3、三物白散:三物白散巴豆霜,桔梗贝母合成方,咽喉不利痰壅滞,涌泄痰实用之良。

1、清气化痰丸:清气化痰杏瓜蒌,茯苓枳芩胆星投,陈中草药夏姜汁糊丸服,专肺热咳痰稠。

2、清金化痰汤:清金化痰用芩栀,桑皮二母麦冬施,蒌桔陈苓甘草入,肺热痰稠可服之。

3、七味都气丸:七味都气六味全,再加五味共七般,肾阴亏虚成喘哮,滋肾敛肺两周全。

4、人参哈蚧散:罗氏人参哈蚧散,专治痰热与喘满,桑皮二母草杏苓,肺痿服之症可缓。

5、桑白皮汤:桑白皮汤出景岳,半夏苏子栀芩连,杏仁贝母共八味,痰热郁肺喘亦安。

6、甘遂半夏汤:甘遂半夏金匮方,芍草合入四味良,攻守兼备反相成,痰饮停胃妙非常。

7、柴枳半夏汤:柴枳半夏芩蒌仁,桔梗青皮草杏仁,和解清热开痰结,中草药桑皮赤芍芥可增。

8、香附旋复花汤:香附旋复条辩方,半夏陈皮苏子霜,茯苓苡仁共七味,桃红乳汲赤芍当。

9、月化丸:肺阴亏损月华丸,二冬二地贝獭肝,桑菊沙参百部胶,茯苓三七淮药煎。

10、保真汤:保真二冬二地莲,二芍归芪五味参,知柏柴朴陈骨皮,姜枣煎服保气阴。

11、补天大造丸:补天大造参术苓,归芍熟地芪枣仁,龟鹿枸杞山药远,阴阳两亏河车珍。

12、如舍解汤:如舍解毒芩柏连,栀子桔梗甘草全,降火解毒清肺痈,银花红藤任加减。

13、加味桔梗汤:加味桔梗草白及,陈皮银花同薏苡,贝母葶苈共八味,清肺化痰排脓急。

14、中草药沙参清肺汤:沙参清肺太子参,黄芪白及草桔梗,欢皮苡仁冬瓜子,益气养阴最堪珍。

15、桔梗杏仁煎:桔梗杏仁出景岳,甘草银翘贝枳壳,红藤百合夏枯草,麦冬阿胶滋肺药。

16、射干麻黄汤:仲景射干麻黄汤,细辛五味半生姜,紫菀冬花大枣入,气逆痰鸣服之康。

17、苏子降气汤: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桂朴草姜依,上盛下虚痰涎喘,亦有加参贵合机。

18、丁香散:丁香散内四味药,柿蒂良姜炙草合,止呃温中加刀豆,吴于肉桂朴枳壳。

19、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竹叶灵,炙草煎时加粳米,温病气阴两伤证。

20、旋复代赭汤:中草药旋得代赭用人参,半夏姜枣炙草灵,胃气上逆呈呃逆,反胃呕吐止方珍。

21、益胃汤:益胃汤是条辩方,沙参麦冬生地黄,玉竹冰糖共五味,胃阴亏虚此方良。

22、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金匮方,人参大枣炙草姜,六味中药须记牢,和胃降逆补虚方。

23、化肝煎:化肝煎出景岳方,青皮陈皮贝母良,芍泽丹栀共七味,肝胃郁热用此方。

24、启膈散:启膈散用治噎膈,痰气交阻难进汤,沙参丹参砂仁母,郁荷茯苓杵头糠。

25、通幽汤:通幽汤中二地黄,桃红归草升麻良,或加三七与乳汲,丹参赤芍脂蜣螂。

26、补气运脾汤:补气运脾用六君,中草药黄七姜枣和砂仁。

27、右归丸: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枣皮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肾阳虚弱此方魁。

28、小建中汤: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增入饴糖补中脏,虚痛绵绵此方却。

29、大建中汤:大建中汤四味药,人参干姜椒饴和,虚寒腹冷作寒痛,温中散寒莫用错。

30、丁沉透膈散:丁沉透膈用香附,香砂六君苓易朴,草果肉叩麦芽曲,青皮藿香反胃吐。

31、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汤,甘草四般治痢良,透表清热又燥湿,急性腹泻是良方。

32、白头翁汤:白头翁汤疫毒痢,黄柏黄连秦皮备,加上甘草与阿胶,产后虚痢称良剂。

33、芍药汤:中草药芍药芩连及锦纹,桂甘槟木及归身,别名导气除甘桂,枳壳加之效如神,清热化湿利气血,导滞银花可加增。

34、连理汤:张氏医通连理汤,四君黄连与干姜,此方能疗休息痢,加枳槟榔和木香。

35、驻车丸:驻车丸出千金方,当归阿胶黄连姜,四味药治阴虚痢,可加芍药甘草汤。

36、桃花汤:虚寒痢用桃花汤,赤石粳米配干姜。

37、真人养脏汤:真人养脏汤粟壳,肉叩当归桂木香,术芍参归为涩剂,脱肛久痢虚寒良。

38、平喘固本汤:平喘固本用虫草,胡桃沉香磁石妙,苏子半夏陈皮味,党参脐带冬花疗。

39、皱肺汤:皱肺羊肺桂五味,人参冬花紫苑配,杏仁石英八味,病情稳定常服对。

40、晕汤:通治晕旋十味药,胆草勾菊木通草,当归前仁夏茯泽,再加决明牡蛎好。

41、风湿酒:久病风湿参术松,桂附生地与广七,瞿麦楠藤猴骨苡,防已当归龙眼膝。

42、定痫丸:定痫天麻贝母星,菖蒲全虫蚕茯神,竹沥琥珀辰砂远,风痰阻闭此方宁。

标签: 古中医学 明灯医学 传统中医 针灸学 中药学 穴位 十二经络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汉方 中医 针灸 养生 保健 艾灸 中药 妇科 儿科 内科 中医视频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老师微信:262412996点击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