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期今日互动内容
中医书友会公众号发布的第十四期互动话题你有什么脉诊心得想和大家分享?书友们的留言真是精彩纷呈,你对脉诊又有什么看法呢?互动集锦1@丁胜-淡成-南京(脉医)(截止次日7:00点赞数第一名)切:是通过按摸脉搏跳动的快慢强弱等来诊断疾病。《史记》:“今天下言脉学者,由扁鹊也”,西汉桓宽说“扁鹊抚息脉而知疾所生”。《黄帝内经》有脉论。《
难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后有晋?王叔和的《
脉经》。张仲景的《
伤寒论》则是对《内经》和《难经》脉学的经典运用。李时珍作《
濒湖脉学》,是脉学入门的好教材。近代中医学家张山雷的《脉学正义》也是脉学经典。朱丹溪的《脉学证治》结合临证,强调“先脉诊,次审因,次辨证。”,“必先求诸,而因,而证,而治,四者井然”。其他经典及近、现代名医大家的专论或医案也不胜枚举。经典医案都会把脉象做为一个重要的断病依据记录在案。并与舌象并称为脉象,舌象。足见切脉的重要性。经络学中的脉会——“太渊”,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把脉部位——掌后桡动脉浅表部位。俗称寸口。所谓“独取寸口”是出自《难经》,推广于王叔和,即省去虚里、跗阳等的脉诊法。延用至今。“肺朝百脉”。脉学虽难,必有其径。“闻道有先后”,“入门既不难”。持脉之道虚静为保…学子不必为一时之困顿而却步。也不必心急,有机会接触了解一下S振荡中医。宇宙是万物全息一体,脉是人体外应天地内应气血循行的力度、充盈度、温度、均匀度、平滑度、流畅度、黏稠度随时空变化的客观变量。诊脉就是诊一气之顺逆,调脉就是调气机!王永民老师说:凭脉辩证唯脉无症,离一切相,不离真相! @五易中医掌门~乐阳子脉分五法,一曰,脉有阴阳,何谓也?(见伤寒第一句,地易诊法)二曰: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见平脉法)。三曰:六经之脉何谓也(伤寒例)四曰:脉有三部九侯,有阴阳,有轻重,有六十首,一脉四变,离圣久远,各自是其法,何以别之?(难经十六难)五曰:脉似全息何谓也(见现代脉学如许某大医脉神) @名流(济南)近年在书友会的撰文、留言中,我多次提到脉诊。我的做法是:“注重问诊,双手同诊,左右对照,综合分析,据脉再问"。在拙作《脉诊探骊》中我槪括为:望闻察病,既得粗形,其似邪实者,当于脉之有力处留意,其似正虚者,宜于脉之细弱处着眼,详察脉主何症,更辨寸尺部位,审其脉之相兼,知太过与不及,参以六淫七情之变,考之面色舌象所主,则脏腑气血虚实、疾病表里寒热可明,据此再问,病无遁形。曾编四言歌诀:望闻在先,得其大观,脉有三独,独处藏奸。先察脉体,浮沉举按,再看部位,寸尺要辨。脏气不同,肺浮肝弦,心洪肾沉,脾胃和缓。先后上下,左右同观,何以知独?同位相参。二
关最大,尺为第三,胃神根平,违此病添。左右相等,便享天年,左右不勻,则见所患。五行乘侮,气血食痰,六淫七情,倶当同参。6@李伟亮《内经》说,能合色脉,可以万全。脉者可以决死生,知病所。知阴知阳,无与众谋。脉诊之纲,一气流行,人天相应。春弦夏浮秋毛<涩>冬沉<石>,其阴阳消长因时而渐变,有来龙去脉,有主客,一体观,不割裂,属道是纲。纲举目张。4@生脉饮中诊老师是血液科教授,他根据多年经验,提出:右关洪大,白虎汤主之。他还说:寸脉摸不到不用慌,关系不大,寸脉浮滑数洪弦则有病。前几天,两人胸闷不适,只是小疾,舌尖红,苔黄,摸到两个人为左寸浮滑,右脉正常,用加味逍遥散,将丹栀量稍微加大,再加了6g黄芩,效果还不错。5@逸星左脉微弱血不足,右脉豁大有力阴火起,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炮姜、益智仁、可以退邪火。脾脉顿细,肾脉重按无力不清,外无表证,宜补中益气丸。凡脉浮大数,或两手俱浮大数,或轻取浮大重按虚小,或肾脉重按不清皆是中气不足。微紧、微数、微弦皆系脾胃不足。 @切脉诊病,以脉开方切脉可得知阴阳五行脏腑气血虚实升降出入情况,进而知病机,确定理法方药。学脉、研究脉最大的误区:只重视28脉,将重点放在脉象下,而不明脉理。脉象的最大难点:不是摸不出脉象,而是不知如何分析手下脉象所代表的意义。所以脉学的核心在于明脉理,“不要死在脉象下,要活在脉理中”。脉理,简而言之,概括为八个字:阴阳五行一气升降。阴阳五行脉法,首辩阴阳平秘,在辩脏腑气血出入升降失常,查一气周流通道异常,最后明五行之间是否异常,形气神互参,以脉辩病,以脉辩证,方脉对应,脉药对应,以脉用药,以脉开方,大道至简。6@靜叙先正本清源:以难经和脉经的三部和六部分候,定脏腑十二经脉。右左关部定脾胃肝胆,右左寸部肺心,左右尺为肾诸家无异议。大小肠,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命门的定位后世诸家异议较大,有兴趣可以搜索三部九侯脉法――寸关尺配五脏术数模型次定脉形:以脉的部位、至数、形状、相类,相反。此可参考医宗金監
伤寒杂病论辨脉法,平脉法。后博各家杂说。9@饮水思源好望、脉诊之妙在于静,医者心静,宁静致远,可以感应患者病症之部位及症状、虚实。如感觉妇人脐下空虚,有可能子宫已切除,这种情况已凭脉证实数例。又如病人的疼痛部位,头项肩颈腰胸四肢上下,均可感应到具体某一个点上。医者心静靠练气,非数年不可。有医者未把脉,先把患者感受告之,令患者对医者充满信。唯此类医者万不及一也。或电话闻声,亦可确知。奥之奥也。又28脉实用十字,大小长短深浅快缓匀乱之变也。不知者请勿喷。9@?宝剑脉诊口诀概括:浮与沉,表里辨;数迟脉,辨热寒;脉洪大,内热燔;脉象微,气息奄;紧如绳,主痛寒;弦如弦,病主肝;细如丝,血虚见;弱如绵,主虚寒;滑如珠,孕或痰;涩精亏,脉来难;促结代,脏气衰;此口诀,供借鉴。脉有真假、隐伏、反关、怪脉、死脉等,分述如下:1、真假脉:如热证脉涩细,寒证脉反鼓指。2、隐伏脉:如中寒腹痛脉不出,外感风寒,将有正汗,脉也不出。前人云:一手无脉名单伏,两手无脉名双伏。3、反关脉:正取无脉,反在桡骨之上,或见左手,或见右手。4、怪脉:两手之脉,异如两人,或乍大乍小,迟数不等。又叫祟脉。5、死脉:共有10种,前7种名曰七怪脉,后三种名三不治脉,见到了都是绝象。七怪脉:1、鱼翔:沉候细静,浮候摇摆,前人形容它本息末摇,有上无下,如鱼游于水。2、虾游:慢慢的来,忽然有一次跳跃。脉诀云:“鱼翔似有又似无,虾游静中忽一跃”。3、雀啄:来如鸟啄食,止而复作。4、屋漏:如雨后檐漏之水,久时一滴。脉诀云:“雀啄连来四五啄,屋漏少刻一点落”。5、解索:(亦作奇索) 解索就是松绳子。来时乱如解索,乍疏乍密。6、弹石:脉诀云:“弹石硬来寻即散”。7、沸釜:来如釜中沸水,一无根脚。三不治脉:1、偃刀:浮之小急如刀刃,按之坚大且急如刀背,其至数无准,无进无退。2、转豆:即经所谓,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状短实坚强,并无息数,真藏之脉。3、麻促:如麻子之纷乱细微至甚。6@星脉诊是总体宏观评价(人)病人旳身体健康病性情况,除心律病症可直接定病外,一 般都不是一病一症的表现。通过脉诊可评估病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性质,古代医 学家充分运用现代的信息论。(所以我们的先人太伟大了,还有经络对应了电波, 虽然看不到但是确实有)在努力发掘发扬古代脉学理论实践中,赵绍琴李士懋等诸 位老前辈的著述对脉学贡献巨大,对后人启迪教诲,应用指导造诣高深。4@钟光耀在平静,温和环境下诊脉,知脉势而懂病势,知脉理而懂论治,确定方药!在服药间,可反复观察脉象,对比而获得治愈!9@李瑞文(朋友)仲景的脉诊不是脉学领域的尖端,但是是诊病思路的大方向,掌握大方向,才可制定病位和病性。想看更多精彩留言可点击你有什么脉诊心得想和大家分享?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灵兰中医
版权声明:学习方式:微信号:262412996 ;公众号:(明灯医学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