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疫论》 - 夺气不语 时疫下后,气血俱虚,神思不清,惟向里床睡,似寐非寐,似寤非寤,呼之不应,此正气夺,与其服药不当,莫如静守虚回,而神思自清,语言渐朗,若攻之脉必反数,四肢渐厥,此虚虚之祸,危在旦夕,凡见此证,表里无大... 明灯中医 2022-02-28 1.9W #温疫论
《温疫论》 - 药烦 应下失下,真气亏微,及投承气,下咽少顷,额上汗出,发根燥痒,邪火上炎,手足厥冷,甚则振战心烦,坐卧不安,如狂之状,此中气素亏,不能胜药,名为药烦。凡遇此证,急投姜汤即已,药中多加生姜煎服,则无此状矣... 明灯中医 2022-02-28 1.8W #温疫论
《温疫论》 - 下后反痞 疫邪留于心胸,令人痞满,下之痞应去,今反痞者,虚也。以其人或因他病先亏,或因新产后气血两虚,或禀赋娇怯,因下益虚,失其健运,邪气留止,故令痞满。今愈下而痞愈甚,若更用行气破气之剂,转成坏证,宜参附养... 明灯中医 2022-02-28 1.7W #温疫论
《温疫论》 - 夺液无汗 温疫下后脉沉,下证未除,再下之,下后脉浮者,法当汗解,三五日不得汗者,其人预亡津液也。时疫得下证日久失下,日逐下利纯臭水,昼夜十数行,乃致口燥唇干,舌裂如断,医者误按仲景协热下利法,因与葛根黄连黄芩... 明灯中医 2022-02-28 1.8W #温疫论
《温疫论》 - 虚烦似狂 时疫坐卧不安,手足不定,卧未稳则起坐,才着坐即乱走,才抽身又欲卧,无有宁刻。或循衣摸床,撮空捻指,师至才诊脉,将手缩去,六脉不甚显,尺脉不至,此平时斫丧,根源亏损,因不胜其邪,元气不能主持,故烦躁不... 明灯中医 2022-02-28 1.7W #温疫论
《温疫论》 - 盗汗 里证下后,续得盗汗者,表有微邪也。若邪甚竟作自汗,伏邪中溃,则作战汗矣。凡人目张,则卫气行于阳,目瞑,则卫气行于阴,行阳谓升发于表,行阴谓敛降于内。今内有伏热,而又遇卫气,两阳相搏,热蒸于外则腠理开... 明灯中医 2022-02-28 1.8W #温疫论
《温疫论》 - 用参宜忌有前利后害之不同 凡人参所忌者里证耳。邪在表及半表半里者,投之不妨,表有客邪者,古方如参苏饮、小柴胡汤、败毒散是也。半表半里者,如久疟挟虚,用补中益气,不但无碍,而且得效,即使暴疟,邪气正盛,投之不当,亦不至胀,为无... 明灯中医 2022-02-28 1.8W #温疫论
《温疫论》 - 发黄 发黄胆是腑病,非经病也。疫邪传里,遗热下焦,小便不利,邪无输泄,经气郁滞,其传为疸,身目如金者,宜茵陈汤。 茵陈汤 茵陈(一钱) 山栀(二钱) 大黄(五钱) 水姜煎服。 按∶茵陈为治疸退黄之专药,今... 明灯中医 2022-02-28 2.2W #温疫论
《温疫论》 - 辨明伤寒时疫 或曰∶子言伤寒与时疫有霄壤之隔,今用三承气,及桃仁承气、抵当、茵陈诸汤,皆伤寒方也,既用其方,必同其证,子何言之异也?曰∶夫伤寒必有感冒之因,或单衣风露,或强力入水,或临风脱衣,或当檐出浴,当觉肌肉... 明灯中医 2022-02-28 2.0W #温疫论
《温疫论》 - 热邪散漫 温疫脉长洪而数,大渴复大汗,通身发热,宜白虎汤。 白虎汤 石膏(一两) 知母(五钱) 甘草(五钱) 炒米(一撮) 加姜煎服。 按∶白虎汤辛凉发散之剂,清肃肌表气分药也。盖毒邪已溃,中结渐开,邪气分离... 明灯中医 2022-02-28 2.3W #温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