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疫论》 - 蛔厥 疫邪传里,胃热如沸,蛔动不安,下既不通,必反于上,蛔因呕出,此常事也。 但治其胃,蛔厥自愈。每见医家,妄引经论,以为脏寒,蛔上入膈,其人当吐蛔,又云∶“胃中冷必吐蛔”之句。便用乌梅丸,或理中安蛔汤,... 明灯中医 2022-02-28 1.8W #温疫论
《温疫论》 - 脉厥 温疫得里证,神色不败,言动自如,别无怪证,忽然六脉如丝,沉细而软,甚至于无,或两手俱无,或一手先伏,察其人不应有此脉,今有此脉者,皆缘应下失下,内结壅闭,营气逆于内,不能达于四末,此脉厥也。亦多有过... 明灯中医 2022-02-28 1.6W #温疫论
《温疫论》 - 损复 邪之伤人也,始而伤气,继而伤血、继而伤肉、继而伤筋、继而伤骨。邪毒既退,始而复气,继而复血、继而复肉、继而复筋、继而复骨。以柔脆者易损,亦易复也。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故男先伤右,女先伤左。及其复也... 明灯中医 2022-02-28 1.7W #温疫论
《温疫论》 - 论气所伤不同 所谓杂气者,虽曰天地之气,实由方土之气也。盖其气从地而起,有是气则有是病,譬如所言天地生万物,然亦由方土之产也。但植物藉雨露而滋生,动物藉饮食而颐养。 盖先有是气,然后有是物。推而广之,有无限之气,... 明灯中医 2022-02-28 1.8W #温疫论
《温疫论》 - 乘除 病有纯虚纯实,非补即泻,何有乘除?设遇既虚,且实者,补泻间用,当详孰先孰后,从少从多,可缓可急,随其证而调之。 医案,吴江沈青来正,少寡,素多郁怒,而有吐血证岁三四发,吐后即已,无有他证,盖不以为事... 明灯中医 2022-02-28 1.9W #温疫论
《温疫论》 - 体厥 阳证阴脉,身冷如冰,为体厥。 施幼声,卖卜颇行,年四旬,禀赋肥甚,六月患时疫,口燥舌干,苔刺如锋,不时太息,咽喉肿痛,心腹胀满,按之痛甚,渴思冰水,日晡益甚,小便赤涩,得涓滴则痛甚,此下证悉备,但通... 明灯中医 2022-02-28 1.9W #温疫论
《温疫论》 - 妄投寒凉药论 疫邪结于膜原,与卫气并,固而昼夜发热,五更稍减,日晡益甚,此与瘅疟相类。瘅疟热短,过时如失,明日至期复热。今温疫热长,十二时中首尾相接,寅卯之间,乃其热之首尾也。即二时余焰不清,似乎日夜发热。且其始... 明灯中医 2022-02-28 1.9W #温疫论
《温疫论》 - 前后虚实 病有先虚后实者,宜先补而后泻;先实而后虚者,宜先泻而后补。假令先虚后实者,或因他病先亏,或因年高血弱,或因先有劳倦之极,或因新产下血过多,或旧有吐血及崩漏之证,时疫将发,即触动旧疫,或吐血,或崩漏,... 明灯中医 2022-02-28 1.9W #温疫论
《温疫论》 - 战汗 疫邪先传表后传里,忽得战汗,经气输泄,当即脉静身凉,烦渴顿除。三五日后,阳气渐积,不待饮食劳碌,或有反复者,盖表邪已解,里邪未去,才觉发热,下之即解。疫邪表里分传,里气壅闭,非汗下不可。汗下之未尽,... 明灯中医 2022-02-28 1.8W #温疫论
《温疫论》 - 老少异治 三春旱草,得雨滋荣;残腊枯枝,虽灌弗泽。凡年高之人,最忌剥削,设投承气,以一当十;设用参术,十不抵一。盖老年荣卫枯涩,几微之元气易耗而难复也。不比少年气血生机甚捷,其势 然,但得邪气一除,正气随复。... 明灯中医 2022-02-28 1.9W #温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