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正宗》 - 二十八、伏邪病名解 感六淫而即发病者,轻者谓之伤,重者谓之中;感六淫而不即病,过后方发者,总谓之曰伏邪。已发者而治不得法,病情隐伏,亦谓之曰伏邪。有初感治不得法,正气内伤,邪气内陷,临时假愈,后乃复作者,亦谓之曰伏邪;... 明灯中医 2022-02-28 1.7W #温病正宗
《温病正宗》 - 二十四、论温热伏气与新感不同 新感温热,邪从上受,必先由气分陷入血分,里症皆表症侵入于内也。伏气温热,邪从里发,必先由血分转出气分,表症皆里症浮越于外也。新感轻而易治,伏气重而难疗,此其大要也。 谓予不信,请述陆氏九芝评孟英之言... 明灯中医 2022-02-28 1.8W #温病正宗
《温病正宗》 - 二十五、温热暑各伏气有兼邪 伏气温病,有兼风兼寒兼湿兼毒之不同;伏气热病,有兼暑兼湿兼燥之不同。惟伏暑之邪,古无是说,至深秋而发者,始见于叶氏《指南》。霜未降者轻,霜既降者重,冬至尤重。然竟有伏至来春始发者,由于秋暑过酷,冬令... 明灯中医 2022-02-28 1.5W #温病正宗
《温病正宗》 - 十三、《归砚录》 (一)故人沈君辛甫,端恪公曾孙也。尝病吴鞠通混疫于温,余谓不但此也。其条辨首列曰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凡九项,似无遗义,而不自知其题旨未清也... 明灯中医 2022-02-28 1.6W #温病正宗
《温病正宗》 - 二十、温热有外感有伏邪 太阳病,发热而渴为温病,是少阴伏邪、出于太阳,以其热从内发,故渴而不恶寒。若外感温病,初起却有微恶寒者,以风邪在表也;亦不渴,以内无热也;似伤寒而实非伤寒,如辨别不清,多致误治。... 明灯中医 2022-02-28 1.8W #温病正宗
《温病正宗》 - 十四、春温有二 春温病有两种∶冬受寒邪不即病,至春而伏气化热外发者,名曰春温,若春令太热,外受时邪而病者,此感而即发之春温也。辨症之法∶伏气春温,初起但热不寒而口渴,此自内而发出于外也;感而即发之春温,初起微寒,后... 明灯中医 2022-02-28 2.0W #温病正宗
《温病正宗》 - 十、辨伤寒温病热病并无传染之理 按《素问 热论》伤寒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又曰∶凡病伤寒而成温病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又曰∶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初无传染之说。张仲景曰∶... 明灯中医 2022-02-28 1.9W #温病正宗
《温病正宗》 - 五、温热久在一经解 《温热论》曰∶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总在一经为辨。 此义世皆以手足经释之,非也。伤寒亦有不传经者,但传经者多,温病传经者少。所以然者,寒邪为敛,其入以渐,进一境即转一象,故变证多;温邪为开,重门洞... 明灯中医 2022-02-28 1.8W #温病正宗
《温病正宗》 - 二、论伤寒成温之理 夫伤寒之病,医者多不审察病之本源,但只云病伤寒,即不知其始自阳气内郁结,而后为热病矣。自冬至之后,一阳渐生,阳气微弱,犹未能上行,《易》曰潜龙勿用是也。至小寒之后,立春以前,寒毒杀厉之气大行时,中于... 明灯中医 2022-02-28 1.9W #温病正宗
《温病正宗》 - 三、论叶派治温热之误 魏晋六朝、隋唐五季,以逮宋金元明,固无人不知仲师《伤寒论》为通治四时而设,独至康雍以降,别创温热之论,而传足传手、六经三焦。妄生畛域,遂致后人之读其书者,误信首先创议之人大名炫赫,无不一例盲从,乃使... 明灯中医 2022-02-28 2.0W #温病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