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砭法|痔疮的调理思路

明灯医学 中医杂谈 1.9W
患者:女,48岁。主诉:排便后出血,肛周疼痛,肛门下坠感。现病史:痔疮病史10余年,受情志及饮食影响容易发作,每次发作时肛门灼热,重坠不适,便后出血,血色鲜红,乳腺增生,下肢怕凉。苔黄腻,脉弦数。中医诊断:痔疮(湿热下注型)。辨证思路:有关本病的最早记载见于《内经》,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擗为痔。”奠定了痔疮的病因理论基础。明.楼英《医学纲目》中说:“痔者,峙也。”此病病因多为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醇酒、厚味,或便秘、久泻、久痢、妊娠多产、负重远行等导致湿热下注,血行不畅,血液瘀积,经络阻滞,瘀血浊气下注肛门而形成。病位在肛门,病变与肺、脾、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治疗法则:清热利湿,消肿止血。治疗方案:1、头颈部:百会、四神聪、风池、风府。2、心经、心包经、肺经(孔最穴)、大肠经、三焦经,二白(经外奇穴)3、背部督脉膀胱经刮到秩边,重刮腰骶部、八髎、大肠俞、长强穴、痔疮(经外奇穴)。4、肝、脾、肾投影区,腋下切入大包、章门、期门。5、腘窝(委中、委阳、阴谷三穴),承伏穴。治疗效果:第一次刮痧后感到身体轻松,无特殊不适,肛门灼热感减轻、无便血。第二次刮痧(方案同上)后:肛门下坠感消失。李氏砭法针对痔疮治疗效果明显,患者对李氏砭法更加信任,于是继续刮痧调理身体。半年来痔疮未发作。总结:通过此案例,对治疗痔疮的相关穴位进行梳理和学习。1、百会穴:此穴是督脉经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厥阴肝经之会穴。其主治范围很广,具有行气化痰,醒脑升阳,镇静安神,疏风平肝作用,对于情志郁结、痰湿停滞、头晕目眩、心神恍惚及防治脑血管病变有很好的疗效。2、孔最穴:此穴是肺经脉气所发,肺经经气深聚之处,为肺经之郄穴,善治肺经肺脏之急重症和相关的血证,具有肃降肺气,清泻肺热,凉血止血之功,故此穴能泻肺热、降肺气、宣窍络,而达消肿止痛、开音利咽之效。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有宣畅大肠气机的作用。3、二白4、痔疮5、承扶此穴有调肛理肠、清热化瘀之功,用以治疗痔疮等病。《针灸大成》曰:“承扶主腰脊相引如解,久痔,尻臀肿,大便难,阴胞有寒,小便不利。”本穴配次、长强、会阳、承山、二白可治湿热瘀滞之痔疮。6、腘窝(委中、委阳、阴谷)由足太阳膀胱经委中、委阳穴和足少阴肾经之阴谷穴为主穴组成,其治疗范围很广,有清血泻热、舒筋通络、祛风湿、利腰膝、通三焦、止吐泻、疏水道、利膀胱、益肾壮腰之功效。古人对委中一穴十分重视,“四总穴歌"有“腰背委中求”之说。委中主治腰背痛早在《内经》中就有很多记载,《素问》曰:“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臀如重状,刺其郄中(委....... ;《铜人针灸图经》:“委中,治腰挟脊沉沉然,遗溺,腰重,不能举体,风痹,髀枢痛可出血,痼疾皆愈。”《丹溪心法》:“腰曲不得伸,针委中出血立愈。”《席弘赋):“委中专治腰间痛。”综上文献资料,可见委中之治腰背痛功效, 可见也是骨伤科疾病必刮之处。刮拭过程中尽量拉长刮拭,约上下10cm,委中穴手法宜轻柔、此穴相对出痧较多。刮腘窝最好平直,若有弯曲易损伤局部皮肤乃至血管受损,必要时可用手置于膝盖前轻托之。作者简介:河北省中医院李氏砭法师承弟子,张岩。编辑:方與 | “ ” — (以上为2022年上半年李氏砭法举办城市开课计划,如遇疫情或不可控因素影响,我们会对计划做调整,也会与大家提前联系)点击“ ”, 上半年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老师微信:262412996点击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