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曲解阴阳的对立统一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近读6月22日《中国中医药报》马予良、石玉山先生所作《阴阳理论不是“对立统一理论”》(以下简称为马文)一文,对其观点不能苟同。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学基础理论,其“对立统一”之基本内容早已为广大中医界同仁所共识,笔者认为,对中医阴阳理论的认识,应重感悟,应动态、全面地看待阴阳学说。
应动态地看待阴阳学说
阴阳是一种哲学概念,是古代用以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阴阳之名最早见于《易经》,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道者即道路、道理之意,也可以称之为法则或规律。故古人云:“立天之道,曰阴曰阳”,“一阴一阳之谓道”,换言之,也即说阴阳是自然界中事物变化的根本。自然界一切变化均可以用阴阳加以概括。故阴阳只是一种理论工具而已,故《内经》云:“阴阳者有名而无形。”又云:“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阴阳有名无形说明了阴阳本身并不是指任何固定事物。
阴阳是一对相互对立统一的概念
阴阳概念的形成是人们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的体验得来的。所谓:“仰观天,俯察地”,“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其理论有着牢固的实践基础。对中医阴阳理论的学习,应重感悟,转换思维,不可钻牛角尖,认死理。应动态地看待阴阳学说。阴阳学说也绝非能用一种季节病,一片树叶之上下而能说明的。明灯医学组
阴阳对立说明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但万事万物的对立仅是相对而言。没有天就无所谓地,没有白天何论黑夜,没有男何谓女,故任何事物都可以用阴阳二个方面加以总结归纳,然其相互为本、互相依存不可分开,阴阳两者,任何一方均不能离开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如果阴阳分离,那么一切事物运动也随之停止。因此,阴阳是相互对立统一的。
马文割裂阴阳对立统一理论,只是静止片面地看待事物的阴阳两面,忽视了阴阳的动态变化,及人与自然界“天人合一”的理论,故而得出“秋冬寒为阴之环境之阴可‘侵伤’人体之阳,人体之阳绝无可能‘侵伤’环境之阴”,而“秋冬寒为阴之环境之阴与人体之阳,此一对阴阳不在同一个统一体中”的结论。岂不知“人与天地相应”,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时之变化,即所谓“四时阴阳”。善于养生者要使人体中的阴阳与四时阴阳变化相适应,《素问·四气调神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整体观念是中医的特点,若静止孤立地看待事物就会曲解中医理论。明灯医学组
与春夏热伤阳伤阴所能概括
马文云:“一部《伤寒论》讲的是秋冬寒为阴之环境之阴与人体之阳的‘侵伤’与‘被侵伤’道理”,而“《温病条辨》讲的是春夏热为阳之环境之阳与人体之阴的‘侵伤’与‘被侵伤’道理。”此论笔者不敢苟同,《伤寒论》、《温病条辨》作为中医经典有着牢固的临床实用价值,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伤寒温病并非季节性时病,患伤寒温病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古人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伤寒论》是论述外感热性病之专著,其以六经辨证为纲,以六经传变展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阐述三阳经、三阴经的病情传变规律,辨证立法,为中医临床辨证施治之楷模。而温病学,倡导卫气营血传变、三焦辨证,为治疗温热病提供了良好的临床指导。《伤寒论》、《温病条辨》绝非秋冬寒与春夏热,伤阳伤阴能说明、概括的。
中医学博大精深,阴阳学说作为中医的重要基础理论、重要辨证纲领,我们一定要全面地认识,方可使中医学能很好地发扬光大。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