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毒型菌痢诊疗技术
中毒型菌痢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暴发型,是由痢疾杆菌所致的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突发高热、抽搐、昏迷,或迅速出现休克或呼吸衰竭,以2~7岁小儿多见,发病急骤,病情严重。少数病例开始为普通型急性痢疾,1~2天内才转为中毒型。近年来本病有减少趋势。
中医称中毒型菌痢为“疫毒痢”、“疫痢”、“时疫痢”。
病因病机
染有疫毒等不洁之物,从口入腹,蕴伏肠胃,为其主要发生原因。受凉、疲劳、饥饿,以及患其他疾病后体弱未复,则为本病的诱因。
辨证论治
1.疫毒内闭证
[证候]突然高热,恶心呕吐,烦躁不宁,甚则反复惊厥,神志不清,或痢下脓血。舌质红,苔黄或灰糙,脉数有力。
[治法]清肠解毒,泄热开窍。
[方药]黄连解毒汤。主要药物: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甘草等。
有抽搐者,加钩藤、全蝎平肝息风;呕吐而舌苔厚者,加玉枢丹芳香辟秽,降逆和胃;惊厥抽风频繁,神志不清者,药用安宫牛黄丸、羚角钩藤汤,或用蜈蚣、全蝎、僵蚕镇惊息风;壮热狂躁,皮肤出血点者,可用犀角地黄汤,或用牡丹皮、紫草凉血解毒;大便量少或无粪便,肚腹作胀者,可加大黄、枳实荡涤腑气,导毒下行,且有急下存阴之功。
2.内闭外脱证
[证候]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汗出不温,皮肤可见花纹,口唇发绀。严重者可见口吐咖啡样痰,呼吸浅促或节律不匀,脉细数有力,血压明显下降等危象。明灯医学组
[治法]扶正固脱,潜阳息风。
[方药]参附汤,或参附龙牡救逆汤。主要药物:人参、附子、生龙骨、牡蛎等。
以人参、附子煎汤灌服,或参附龙牡救逆汤,重在回阳救逆。如脱象已解,而闭证存在,则按毒邪内闭治疗;如呼吸浅促不匀,肾气失纳,肾为气之根,可重用五味子、山萸肉以固纳肾气;口舌青紫或见血瘀征象者,可加用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
经验方
1.荡痢平
[药物组成]川黄连6克,广木香4.7克,白头翁9克,秦皮6克,山楂炭9克,川厚朴4.7克,血余炭9克,藿香梗4.7克,车前子9克,谷芽炭9克,麦芽炭9克。
[功效]理气活血,解毒止痢。
[适应证]急性菌痢。
[用法用量]制成片剂,每片0.3克,一岁4片,3岁9片,6岁12片。
2.止泻一号
[药物组成]藿香9克,葛根3克,黄芩3克,木香3克,伏龙肝9克,茯苓9克,泽泻9克。
[功效]行气止痢。
[适应证]急性菌痢轻证。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3.周慕新经验方
[药物组成]白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莱菔子、甘草、焦三仙。
[功效]调气活血,清热化滞。明灯医学组
[适应证]急性菌痢表里俱热型。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4.银芍甘草汤
[药物组成]金银花20克,生山楂30克,赤、白芍各10克,生甘草6克。
[功效]理气活血,清热化滞。
[适应证]急性菌痢。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一剂,分2~3次服。粪便赤多调适量白糖,粪便白多调适量赤砂糖。
适宜技术
1.灌肠法
白头翁、苦参、金银花、黄柏、滑石各60克,加清水浓煎成200毫升,先予以清洁灌肠,再以药液保留灌肠,每日一次,连用3天。用于湿热痢、疫毒痢。
2.针灸法
针刺:主穴取天枢、上巨虚、足三里、合谷,配穴取气海、关元、中脘、大肠俞、脾俞。随证选2~3个穴,发热加曲池、大椎;里急后重加阴陵泉;腹痛加气海、中脘;呕吐加内关。
耳针:大肠、小肠、直肠下端、神门、交感。
3.穴位敷贴加热熨法
巴豆霜1克,胡椒、乳香、没药各3克,五灵脂6克,麝香0.3克,共研细末。取适量填满神阙穴,外盖胶布,再加热熨,每次30分钟,每日两次。适用于各型痢疾,尤以虚寒痢、休息痢为佳。
4.推拿法
方法一:补脾经、清大肠、清天河水、退六腑、推下七节骨、运内八卦、分阴阳。用于湿热痢。
方法二:补脾经、推三关、推大肠、揉外劳、摩腹、推上七节骨。用于寒湿痢。明灯医学组
5.穴位注射
取上巨虚、天枢,取盐酸小檗碱l毫升,每穴注入约0.2~0.5毫升,每日一次。
6.食疗法
紫皮蒜头,每天1~2头,口服或保留灌肠。
预防护理
1.预防
预防感染的传播,加强水、饮食、粪便的管理。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患儿食具、用具等应予严格消毒。
2.护理
本病属儿科危急重症,应设专人监护,密切观察神志、血压、脉搏、呼吸节律变化和抽搐情况。
昏迷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
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每15~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一次。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