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中医之“未病”

明灯医学 中医杂谈 7.7K+

首页医案心得

亚健康≠中医之“未病”

时间
2010-07-16

黄开泰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

上世纪末,西医提出了亚健康的概念,指身体没有患病,却出现生理功能减退、代谢水平低下的状态,主要表现是疲劳,胸闷,头痛,失眠,健忘,腰酸背痛,情绪不安,做事效率低下等。不少人把中医的“未病”等于西医的亚健康,认为“治未病”就是对亚健康的治疗和调理,这很不恰当。因为亚健康是生命现象的异常反应,是病人切身感受到的痛苦,对个体生命而言,显然属于“已病”范畴,高校教材《中医内科学》中就列有“头痛”、“不寐”、“虚劳”等等内容。

个体生命的“已病”与“未病”,不完全在于有无器质性改变的形态学异常,而在于生命个体“阴阳神气”的感应性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在于“阴平阳秘”因应协调的自控稳定性。如果“阴阳神气”能够随机应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就是不病,反之就是有病。如春天生发,气由内藏的状态,逐渐转向外发上升,此时,如果清阳之气不能应春天之时而“发陈”,就可能出现疲劳,头痛,失眠等症状。可能许多人都有“春困”的感觉,因为肝气相应地生发,一般这样的感觉不会太重,也容易消失,但如果肝气不能应春天生发,“春困”就会越来越重,甚至会因为清阳不能上升,头失濡养而发生头痛,失眠等,这时需要我们补肝血,益肝气,辅助清阳之气的“发陈”。同样的道理,夏天心的气津如果因暑热而外泄太过,秋天肺气因温燥不能降肃,冬天肾精丧失藏纳,都会导致“阴阳神气”的动态平衡发生问题,表现出这样那样的不适感。不适感是生命个体自觉的症状,属于中医的“已病”范畴。明灯中医学院

中医“治未病”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未病先防的“治未病”,属于中医养生学的内容,在《内经》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素问·上古天真论》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二篇,就是讲人们的生命行为,应当怎样去做,才能与自然时空协调一致,才能适应社会环境,才有利于“阴阳神气”的自和力,达到“治未病”目的。既病防变属于辨证论治的内容,它首先要认识个体生命的异常,在辨别“已病”之病位的前提下,分析藏腑气血等阴阳神气状况,对疾病传变做出预测性判断,做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以扭转截断可能发生的传变,实现“治未病”目的。

中医是中医,西医是西医,具有不同的概念,概念之间具有不同的逻辑系。如果把亚健康和中医“未病”划等号,可能导致中医临床思维的混乱。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老师微信:262412996点击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