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生姜的解表作用

明灯医学 中医杂谈 9.0K+

首页医案心得

应重视生姜的解表作用

时间
2010-03-12

马家驹 张清范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人民医院

生姜是耳熟能详的药物,也是厨房的必备之品,临床中若能恰如其分地使用生姜,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其他药物所不能够替代的。生姜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屡次出现,常用来解表、和胃散饮、止呕等,其具有解表发汗而不伤津液的作用。后世医家称生姜为“胃家圣药”,如今,医生多重视生姜和胃止呕的作用,却忽略了生姜的独特解表作用。

神农本草经》言其:气味辛、微温,无毒。《名医别录》言其:归五脏,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陈世铎的《本草新编》曰:生姜性散,能散风邪,伤风小痒,何必用桂枝?由此可见,历代医家对生姜的解表作用态度非常明确。在民间,冬季亦多用生姜熬汤来治疗轻微的风寒感冒。

正确理解生姜药性的前提是抓住生姜的辛温发散之性,同时结合《伤寒论》条文,前后对照来研究生姜的作用。《伤寒论》用生姜无论是解表,还是温胃止呕、化饮,都是利用生姜的辛温发散之性。

邪气在表,汗之可也。但对于表证未解而津液有所损伤的患者,就需要发汗解表的时候顾护津液。如《伤寒论》曰:“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者必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可见此时虽有表证而需要解表治疗,但绝不可大发汗以免重伤津液,当微微发汗使汗出表解而不伤津液。又如太阳中风桂枝汤证,因相对于麻黄汤证而言,体表津液已虚,故不用麻黄,而用生姜辅佐桂枝解肌散邪调和营卫,达到生姜配桂枝来解表而不伤津液。明灯中医学院

对于《伤寒论》第28条、第174条加以研读,有助于我们理解生姜在津液虚弱情况下解表作用的应用。《伤寒论》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伤寒论》第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两条都是去桂枝,而且都有表不解的症状存在,第28条,“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为表证仍在;“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为里饮,所以此应为太阳太阴合病,外邪里饮证,法当表里同治解表祛饮。但津液已伤,若再用桂枝发汗,恐津液更伤而“亡阳”,正如“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之意。故用生姜微微发汗解表而不伤津液,加茯苓白术重在健胃生津祛饮。

对于第174条,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认为,该条的小便自利为小便过频过多,导致里津液损伤,大便硬。身疼、脉浮虚而涩为表,虽当解表,但因为津液已虚,故不可用桂枝发汗,以免重伤津液。用生姜微微发汗解表而不伤津液,加白术温中健脾生津液,以表里同治。明灯中医学院

所以,上述两条虽有表证未解,但津液已虚,故不用桂枝解表,而用生姜微微发汗解表而不伤津。历代对于上述两条有颇多争论,而之所以诸多医家认为“去桂当为去芍之误”,就是在于仅仅看到了表证的存在,却忽视了生姜的解表作用。

另外如《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历来诸医家认为真武汤属于里虚寒水饮上泛,但六经辨证为少阴太阴合病,外邪里饮证,法当表里同治,解表的同时利饮,用白术、茯苓、附子温阳利水,芍药和营制约过于辛温发散,因“汗出”而津液已虚,故不可再用桂枝发汗,而用附子助生姜温阳解表而不伤津液。

从以上可以看出,仲景对于津液充足的表证用麻黄、桂枝等,而对于津液已伤的表证则不用麻黄、桂枝,而用生姜来解表。

综上所述,生姜有解表发汗而不伤津液的作用,是其他药物所不能够替代的。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老师微信:262412996点击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