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化饮 宣肺健脾治慢性支气管炎--袁长津谈常见病防治经验

明灯医学 中医杂谈 8.9K+

首页医案心得

祛痰化饮 宣肺健脾治慢性支气管炎--袁长津谈常见病防治经验

时间
2009-11-13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器官、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长期反复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疾病进一步发展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引起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有研究表明,我国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90%左右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环境污染、吸烟、感染、寒冷气候等均可引发本病。本病为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尤以中老年患者居多,据统计,50岁以上患病率高达15%或更多。本病属于中医学“咳嗽”、“痰饮”等范畴。

辨治方药

从本病的发生、症候来分析,其病机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标实者,主要是痰湿阻肺,宣降失据;本虚者,主要是脾、肾亏虚,水饮不化,而致痰饮内生,即所谓“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因此,宣肺化痰、健脾益肾等治法,即为辨证论治慢性支气管炎所常用。笔者临床辨治本病多分如下3型进行:

痰浊阻肺

咳喘以晨起为甚,痰涎壅盛,咽喉不利,舌淡苔白或淡黄而腻,脉弦滑。治宜宣肺降气,化痰止咳,予三拗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味:

麻黄6克~10克,杏仁、炒苏子、炒白芥子、炒莱菔子、紫菀各12克,桔梗、炙甘草各6克。明灯中医学院

临床辨证加减:热象明显者、咳吐黄痰者,去白芥子,选加石膏、黄芩、蒲公英、鱼腥草等;喘息剧者,去桔梗,选加桑白皮、白果、地龙、白僵蚕;胸痛明显者,选加瓜蒌皮、葶苈子;见有舌干苔少等气阴亏虚证者,去白芥子、莱菔子等,加麦冬、太子参、五味子等。此型患者,若见咳吐痰涎清稀,畏寒肢冷者,则可选用小青龙汤加减。

脾虚痰饮

咳嗽日久,痰多清稀,背冷肢凉,纳差乏力,舌质淡,苔白滑,脉弦滑或濡细。治宜健脾益气,温化痰饮,予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

茯苓30克,白术、厚朴各12克,桂枝、法半夏、陈皮、杏仁、党参各10克,炙甘草6克。方中用白术、党参、甘草,健脾益气;茯苓、桂枝,通阳化饮;半夏、陈皮、厚朴,祛痰燥湿,降气运脾;杏仁止咳平喘。

临床辨证加减:若咳吐痰涎清稀,畏寒背冷明显者,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体虚喜汗,易感冒者,选加黄芪、防风、白芍等。

肺肾亏虚

咳逆痰多,夜间尤甚,痰带咸味,腰酸畏寒,舌质淡紫,苔白滑或厚,脉弦滑尺大或尺微。治宜滋肾温阳,化痰止咳,予金水六君煎加味:

熟地15克~25克,当归、紫菀各12克,茯苓15克,法半夏、陈皮、生姜各10克,五味子、炙甘草各6克。《景岳全书》之金水六君煎即二陈汤加熟地、当归。二陈汤化痰浊以止痰咳,加熟地、当归补阴养血,以滋肺肾之不足,方中熟地配半夏,可以达到滋阴养血而无助痰湿之弊,燥湿化痰又无伤阴津之嫌的效果。本方再加紫菀、五味子,可加强肃肺敛肾,止咳定喘之功效。明灯中医学院

临床辨证加减:咳喘甚者,加麻黄、杏仁、炒苏子;痰质干黄,不易咯出者,去五味子、生姜,选加川贝母、瓜蒌皮、海浮石(先下)等;肾阳亏虚者,加淫羊藿、露蜂房。

验案

张某,男,62岁,2008年6月21日初诊。2年前因感受风寒引发咳嗽,迁延至今,经中西医长期治疗,疗效欠佳,仍咳嗽不断,经数度照胸片提示为慢性支气管炎、轻度肺气肿。近因劳累汗出当风而加剧,一周来几乎终日咳嗽不止,咽痒不爽,咯黄绿色痰,伴气逆而喘,口渴,恶风,纳差,面目轻度浮肿,两肺呼吸音粗,舌质偏红苔淡黄而腻,脉弦滑。辨属痰热壅肺,肺失宣降。宜宣肺降气,清热化痰,予三拗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麻黄、甘草各6克,杏仁、苏子、莱菔子、紫菀、桔梗、白僵蚕各10克,黄芩、桑白皮各15克,蒲公英30克,7剂。

6月28日复诊,咳喘基本消除。再以三拗汤合六君子汤为主方,健脾宣肺,标本兼治,随证选加的药物有桑白皮、麦冬、苏子、蒲公英、五味子等,先后共服21剂,诸证痊愈。明灯中医学院

预防与调护

1.戒烟限酒。

2.气候骤变时及寒冷季节注意避免感冒。

3.坚持适宜适度的体育锻炼,科学安排饮食起居,增强体质。

4.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劳动保护,避免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危害。

5.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并可在医师的指导下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老师微信:262412996点击复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