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 - 十一、謇吃候 人之五脏六腑,禀四时五行之气,阴阳相扶,刚柔相生。若阴阳和平,血气调适,则言语无滞,吐纳应机。若阴阳之气不和,腑脏之气不足,而生謇吃。此则禀性有阙,非针药所疗治也。 若腑脏虚损,经络受邪,亦令语言謇... 明灯中医 2022-03-01 1.8W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 - 五、口吻疮候 足太阴为脾之经,其气通于口。足阳明为胃之经,手阳明为大肠之经,此二经脉交并于口。其腑脏虚,为风邪湿热所乘,气发于脉,与津液相搏,则生疮,恒湿烂有汁,世谓之肥疮,亦名燕口疮。... 明灯中医 2022-03-01 1.8W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 - 八、口臭候 口臭,由五脏六腑不调,气上胸膈。然腑脏气臊腐不同,蕴积胸膈之间,而生于热,冲发于口,故令臭也。 《养生方》云∶空腹不用见臭尸,气入脾,舌上白黄起,口常臭也。... 明灯中医 2022-03-01 1.9W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 - 唇口病诸候(凡十七论)(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一、口舌疮候 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腑脏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 诊其脉,浮则为阳,阳数者,口生疮。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 明灯中医 2022-03-01 1.9W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 - 二十一、齿黄黑候 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手阳明、足阳明之脉,皆入于齿。风邪冷气,客于经脉,髓虚血弱,不能荣养于骨,枯燥无润,故令齿黄黑也。... 明灯中医 2022-03-01 1.9W #诸病源候论
《诸病源候论》 - 二、紧唇候 脾与胃合,胃为足阳明,其经脉起于鼻,环于唇,其支脉入络于脾。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而重被风邪寒湿之气搏于疮,则微肿湿烂,或冷或热,乍瘥乍发,积月累年,谓之紧唇,亦名沈唇。... 明灯中医 2022-03-01 2.0W #诸病源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