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镜》 - 痔漏(十九) 皆因风热燥,归于大肠也。 秘方凉血为主。 四物汤(凉血) 黄芩(凉肠) 枳壳(宽肠) 槐角(凉血生血) 升麻 秦艽白术丸 秦艽(去芦) 皂角仁(烧存性去皮,各一两) 归尾(酒洗) 桃仁 大黄(各一两... 明灯中医 2022-02-27 2.4W #丹溪手镜
《丹台玉案》 - 吐泻门(附食积伤食)(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附:食积伤食. 消磨散治小儿诸食所伤.以致肚腹膨胀.面色黄瘦. 蓬术 三棱 陈皮 山楂 草果(去壳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汤调下. 针砂丸治小儿腹中食积成块.坚硬如石.作疼痞块.身面俱黄.肚... 明灯中医 2022-02-27 2.4W #丹台玉案
《丹溪手镜》 - 香港脚(十七) 脉浮弦者风,濡弱者湿,洪数者热,迟涩者寒,微滑者虚,牢坚者实。结则因气,散则因忧,紧则因怒,细则因悲。 盖因湿为之,南方之人,当风取凉,醉以入房,久坐湿地,或履风湿毒瓦斯,血气虚弱,邪气并行腠理,邪... 明灯中医 2022-02-27 1.9W #丹溪手镜
《丹溪手镜》 - 瘰(二十一) 因食味之浓,郁气之积,曰毒、曰风热。实者易治,虚者可虑。 夫初发于少阳,不守禁戒,延及阳明。盖胆经主决断,有相火而气多血少,治宜泻火散结。虚则补元气,千金散主之;实则泻阴火,玉烛散主之。 化坚汤 升... 明灯中医 2022-02-27 1.9W #丹溪手镜
《丹溪手镜》 - 消渴(七) 心脉滑为渴(阳气胜也)。 趺阳浮而数,浮为气,数消谷。 心脉微小为消瘅。 寸脉浮而迟(浮为虚,迟为劳,卫气亏,荣气渴)。 脉轻散者,气实血虚。 脉洪大者,阳余阴亏。 脉数大者、沉小者生;实坚大者死、... 明灯中医 2022-02-27 1.7W #丹溪手镜
《丹台玉案》 - 治痘总论秘诀(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发热三日诀 夫痘不热不发.犹五谷之不热不结.身有热也.乃毒与时气相触而动内传百脉外注皮肤.痘未见而先兆.此乃必至者.但热有轻重.毒轻则热轻.毒重则热重.又有热五六日出者.有热一日即出者.太过则正不... 明灯中医 2022-02-27 2.2W #丹台玉案
《丹溪手镜》 - 癫狂(十四) 脉大坚疾者癫病。沉数为痰热。虚弦为惊。 盖因痰者,乃血气俱亏,痰客中焦,妨碍升降,视听言语皆有虚妄,宜吐之。 因火者,乃火入于肺气主鼓舞,火传于肝,循衣摄空,胃中大热,治宜降火。 因惊者,惊则心血不... 明灯中医 2022-02-27 2.0W #丹溪手镜
《丹溪手镜》 - 噎膈(十一) 脉涩小,血不足。大而弱,气不足。又脉同胃反。 盖因脉虚火起,气虚火炽,血液既耗,肠胃津涸,传化失宜。或因痰隔,妨碍升降,气不交通,皆令食而复出也。大概因津血俱耗,胃脘亦槁,在上近咽之下,水饮可行,食... 明灯中医 2022-02-27 2.1W #丹溪手镜
《丹溪手镜》 - 呕吐哕(十) 脉数故吐(汗令阳微,鬲气空虚;数为客热,不能消 ,胃中虚冷,故使吐也。) 关上脉数,故吐。阳紧阴数,食已即吐,阳浮而数亦然,或浮大(皆阳偏胜,阴不能配之也,为格,主吐逆,无阴则呕故也。) 脉紧而滑者... 明灯中医 2022-02-27 2.0W #丹溪手镜
《丹溪手镜》 - 三因论六证 寒因胃寒伤食,四肢厥冷,脉弱,宜四逆汤。(又云,今吐先觉咽酸,然后吐食,脉滑小者,是伤寒汗下过多,食久反吐,亦属于冷也。 热食入即吐,烦躁,脉数,柴胡汤下主之。(又云∶闻谷气则呕,药下则吐,关脉洪,... 明灯中医 2022-02-27 2.1W #丹溪手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