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医随笔》 - 寒热同形同病 寒热同形者,寒极似热,阴寒逼其微阳外越也;热极似寒,所谓热深厥深也。更有久服温补,清浊混处,畏寒异常,攻以寒下之剂,而阳达寒退者。前人之名论、治案伙矣。同病者,真寒、真热二气并见也。如伤寒大青龙证,... 明灯中医 2022-03-01 2.3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太素约旨 (彭用光书繁杂无绪,兹撮其要,撰为此篇,以备诊家一法 男子左手为主,以肾为己身之位。(按男女皆以左为主,以肾为己身,但女有夫位之异。谓女以右为主者,非。 左主贵,右主富;左主内,右主外。(如性情为内... 明灯中医 2022-03-01 2.0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不按跷春不病温义不同 冬伤于寒,是感受冬时闭藏之令太过也。不藏精与按跷,是疏泄之太早,冬行春令,而奉生者少也。判然两义,王好古混而同之,张景岳、喻嘉言从而和之。一若冬时只有疏泄太早之病,而无闭藏太过之病,是不通也。且《内... 明灯中医 2022-03-01 2.1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已死有脉复生无脉 常有死后一日半日,气口脉犹动者,此惟富贵人多有之。其故由于平日颐养丰浓,所谓取精多用物宏,魂气深固难散;或病中多服人参,摄其无根虚阳,结于胸中,不得遽散也。故少年急病,及强死之人,有半日身温者,亦以... 明灯中医 2022-03-01 2.0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伏脉反因阳气将伸说 伏脉大旨,《简摩补义》言之悉矣。陶节庵谓伤寒两手脉乍伏者,此将欲得汗也,邪汗发之,正汗勿发之。其所以乍伏之故,尚未指出。夫欲汗而脉反乍伏者,皆因邪气滞入血脉,正气欲伸而血阻之不能骤伸,以致折其方伸之... 明灯中医 2022-03-01 1.9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浮脉反宜见于闭证说 浮泛无根之脉,气之外越也,却宜于闭塞不通之证,若多汗与滑泄者见之,反为气散气脱,而不治矣。故伤风化热,久不得汗,热灼津干,肌肤 KT ,肺气迫塞,呼吸喘促。其脉每于皮毛之间,而不见起伏,不分至数。所... 明灯中医 2022-03-01 2.2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牢脉本义 牢脉者,沉阴无阳之脉也,是寒湿深入肝脾;肝脾之体,其腠理为瘀血布满而胀大也。 故其证气呼不入,稍动即喘,两胫无力,腰强不便,两胁 胀,皮肤微 似肿,最易出汗,声粗气短,喉中介介不清,皆肝脾气化内外隔... 明灯中医 2022-03-01 1.9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濡弱二脉辨 《脉简补义》谓濡、弱二脉,止以浮、沉分名,主病并无分别。究竟非无分别也,前人未经发明耳!夫濡即软也,形不硬也;弱,无力也,气不强也。故濡主湿邪,弱主气虚。凡肢体困倦,肌肤 肿,以及疮疡癣疥,其脉多濡... 明灯中医 2022-03-01 2.0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止脉情势吉凶辨 凡 瘕、积聚、痰凝、水溢、 肿、痞满、喘促、咳逆、蓄血、停食、风热瘾疹、寒湿筋骨疼痛、心胃气痛,以及忧愁、抑郁、大怒、久思、久坐、夜深不寐,与夫因病过服凉泄,胃气遏伏不通,妇人月闭、妊娠,脉皆常有停... 明灯中医 2022-03-01 1.8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摇摆之脉有来去辨 摇摆之脉,《脉简补义》论之详矣。夫邪痼于外,其脉摇摆,在于脉之起而来,此不过邪气痰血之阻滞。正虚于内,其脉摇摆,在于脉之返而去,是必元气脱根,内吸无力,故气不能深稳也。此乃中气虚怯之极,或下寒、内寒... 明灯中医 2022-03-01 1.9W #读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