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医随笔》 - 辨阳旺阴生 阳旺未有不胜阴者,其阳旺而阴生,必剂中有阴药之为引导。若人参本具生津益气之大力,与肉桂、附子纯阳者迥别,其益阴,本不得谓之阳旺之功也。至于真火衰歇,沉阴冱寒,津气因寒不得敷布,发为烦渴;精血因寒不得... 明灯中医 2022-03-01 2.2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阴阳不别由于传派不清 前人每于阴虚阳陷,热郁于内,脉见沉散之证;阴虚阳亢,热浮于外,脉见浮洪之证;阴虚阳熄,内外皆寒,脉见芤弦之证;阳虚内陷,阴为阳扰,脉见紧数之证,一概指为阴证。与阴盛格阳,寒冱于内;阴盛遏阳,寒锢于外... 明灯中医 2022-03-01 2.1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病后调补须兼散气破血 东垣谓∶参、术补脾,非以防风、白芷行之,则补药之力不能到。慎斋谓∶调理脾胃,须加羌活,以散肝结。此皆发表散气之品也,是能运补药之力于周身,又能开通三焦与经络之滞气也。此外尚有川芎、乌药、香附、降香、... 明灯中医 2022-03-01 2.1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论痉不当以刚柔分虚实 朱丹溪谓∶前人以刚、柔二痉分属风湿者,非也,当以虚实分之。刚痉属外感,宜栝蒌桂枝葛根汤及承气汤之类;柔痉属内伤,宜四物、八物、补中益气之类。愚按∶此明暗参半之论也。刚柔二痉,皆属于实,其虚痉乃别一证... 明灯中医 2022-03-01 2.1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富贵贫贱攻补异宜其说有辨 前人皆谓∶富贵之病利用补,贫贱之人利用攻。初未临诊之时,亦深以此语为数,乃至今而觉其非也。富贵之人,安居浓奉,脏腑经络,莫不痰涎胶固,气机凝滞,不能流通,故邪气据之而不得去者,非正气之不足,乃正气之... 明灯中医 2022-03-01 2.1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五脏内伤外应见证 凡表邪之伤于外者,只以邪气所伤之部位论之,不必内动脏气也;即令病久,脏气亦为扰累,要总以邪气所伤之部为主,病在何部,即证见何部,无难察识也。惟脏气内伤,病隐于内,证见于外,各有定象,察之不真,每易混... 明灯中医 2022-03-01 2.2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身中腹中一股热气冲动者有虚实二因 朱丹溪曰∶人有气如火,从脚下起,入腹者,此虚极也。火起九泉之下,此病十不救一。 治法,以四物加降火药服之,外以附子末津调贴涌泉,以引火下行。虞天民曰∶此证果系劳怯之人,固从阴虚法治之矣;若壮实之人有... 明灯中医 2022-03-01 2.3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和解法说(与《少阳三禁》篇参看) 和解者,合汗、下之法,而缓用之者也。伤寒以小柴胡为和解之方,后人不求和解之义囵读过,随口称道,昧者更以果子药当之。窃思凡用和解之法者,必其邪气之极杂者也。寒者、热者、燥者、湿者,结于一处而不得通,则... 明灯中医 2022-03-01 2.1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史载之论水气凌心诸脉证 所谓水气者,非必有形之水也,或外中于风寒,或内伤于饮食,或七情所感,脏气虚实,自相乘侮,皆是也。夫五脏皆有中寒,而入心最急,古人论之矣。亦有脾阳不足,下焦寒盛,自然心气下陷,肾气上凌,非关风寒外入者... 明灯中医 2022-03-01 2.3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虫脉虫证 关上脉微浮,积热在胸中,呕吐蛔虫,心健忘。 关上脉紧而滑者,蛔动。尺中脉沉而滑者,寸白虫。 腹中痛,脉当沉若弦,而反洪大,此为有蛔虫。 腹中痛,多喘呕,而脉洪者,为虫。(按喘,疑当作唾。 疳蚀,其脉... 明灯中医 2022-03-01 2.2W #读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