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医随笔》 - 脉不应病及脉平而死 《难经》曰∶脉不应病,是为死病也。仲景曰∶邪不空见,中必有奸,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二者其义不同。知变所缘者,以其必有所挟之宿疾、所伏之隐疾也。其脉虽不应显见之证,而仍与隐伏之病相应也,故曰中必有奸。... 明灯中医 2022-03-01 1.9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浮沉起伏中途变易 旧说脉之浮沉不同者,不过浮大沉小,浮小沉大,浮滑沉涩,浮涩沉滑云云耳!未有于起伏之间,察其中途变易者也。近来诊视,曾见有两种脉,一种其气之初起,自沉分而至于中也,滑而踊跃有势,及至中分,忽然衰弱无力... 明灯中医 2022-03-01 2.0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单诊总按不同 脉有单诊、总按不同者,或单诊强,总按弱也;或单诊弱,总按强也;或单诊细,总按;或单诊大,总按细也。凡单按弱总按强者,此必其脉弦滑,一指单按,气行自畅,无所搏激;三指总按,则所按之部位大,气行不畅,而... 明灯中医 2022-03-01 2.0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气能生血血能藏气 前贤谓∶气能生血,血不能生气,固矣。然血虽不能生气,气必赖血以藏之。所谓气生血者,即西医所谓化学中事也。人身有一种气,其性情功力能鼓动人身之血,由一丝一缕,化至十百千万,气之力止,而后血之数止焉。常... 明灯中医 2022-03-01 2.2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高骨大骨非一骨也 《生气通天论》曰∶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又曰∶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王冰云∶高骨,腰高之骨也。喻嘉言云∶大骨即高骨,常有高僧绝欲,只因味过于咸,以致精泄溃败,堕其前功。窃以为二说... 明灯中医 2022-03-01 2.0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三焦水道膀胱津液论 陈修园曰∶经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此数语,向来注家皆误。不知津液为汗之源,膀胱气化则能出汗,故仲景发汗取之太阳。水道,为行水之道。三焦得职,则小水... 明灯中医 2022-03-01 2.1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承制生化论 天地一倾轧之宇也,阴阳一摩荡之气也,五行一倚伏之数也,万物一推移之象也,四时一更代之纪也。此之谓日新,此之谓不息。不制则不生,不胜则不复,而天地之机息矣,人物之类灭矣。其机不激则不动,不动则钝而不灵... 明灯中医 2022-03-01 2.0W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 - 升降出入论 六微旨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王氏释之曰∶凡窍横者,皆有出入去来之气;窍竖者,皆有阴阳升... 明灯中医 2022-03-01 2.2W #读医随笔
《诸病源候论》 - 二百五十四、疳湿疮候 疳湿之病,多因久利,脾胃虚弱,肠胃之间虫动,侵蚀五脏,使人心烦懊闷。其上蚀者,则口鼻齿龈生疮;其下蚀者,则肛门伤烂,皆难治。或因久痢,或因脏热,嗜眠,或好食甘美之食,并令虫动,致生此病也。... 明灯中医 2022-03-01 3.0W #诸病源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