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浮而濡属气虚。关前得之。麻在上体。关后得之。麻在下体也。脉浮而缓属湿。为麻痹。
脉紧而浮属寒。为痛痹。脉涩而芤属死血。为木。不在痛痒。内经曰。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
故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着痹。河间曰。留着不去。四肢麻木拘挛也。经又曰。痛者。
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痛。皮肤不荣。故为不仁。夫所谓不仁者。或周身。或四肢。唧唧然麻木不知痛痒。如绳扎缚初解之状。古方名为麻痹者是也。丹溪曰。麻是气虚。木是湿痰死血。然则曰麻曰木者。以不仁中而分为二也。虽然亦有气血俱虚。但麻而不木者。亦有虚而感湿。麻木兼作者。又有因虚而风寒湿三气乘之。故周身掣痛。兼麻木并作者。古方谓之周痹。治法。宜先汗而后补。
医者亦各以类推而治之。不可执一见也。
一论麻木。遍身手足俱麻者。此属气血两虚。宜
加味八仙汤
当归(酒洗) 川芎 熟地黄(各六分) 白芍(酒炒八分) 人参(六分) 白术(去芦二钱)陈皮(八分) 半夏曲(七分) 白茯苓(去皮一钱) 桂枝(三分) 柴胡(四分) 羌活(五分)防风(五分) 秦艽(六分) 牛膝(六分) 甘草(炙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枣一枚。水煎。食远服。气虚。加黄 蜜炒八分。
一论麻是浑身气虚也。
加减益气汤
黄 (蜜炒) 人参 白术(去芦) 陈皮 当归(各一钱) 升麻 柴胡 木香(各五分)香附 青皮(去穣) 川芎(各七分) 桂枝 甘草(各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枣煎服。
一论十指尽麻。并面目皆麻。此亦气虚也。补中益气汤。根据前方去青皮、川芎、桂枝加麦冬、羌活、防风、乌药。共十四味。一论木是湿痰死血也。
双合汤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黄 陈皮 半夏(姜炒各一钱) 桃仁(去皮尖八分) 白茯苓(去皮一钱) 红花(三分) 白芥子(一钱)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姜十片。水煎熟。入竹沥、姜汁同服。
一论手足麻痹。因湿所致也。香苏散。(方见感冒)根据本方加苍术、麻黄、桂枝、白芷、羌活、木瓜。
一论感风湿。手膊或痛或木。或遍身麻木。五积散。(方见中寒)
一论妇人七情六郁。气滞经络。手足麻痹。宜
开结舒经汤
紫苏 陈皮 香附 台乌 川芎 苍术(米泔浸) 羌活 南星 半夏 当归(各八分) 桂枝(四分) 甘草(三分)
上锉。生姜三片。入姜汁、竹沥服。
一论口舌麻木。延及嘴角头面亦麻。或呕吐痰涎。或头晕眼花。恶心。遍身麻木。宜
止麻消痰饮
黄连 半夏 栝蒌仁 黄芩 白茯苓 桔梗 枳壳(麸炒) 陈皮 天麻 细辛南星 甘草
上锉。生姜三片。水煎服。血虚。加当归。气虚。加人参。亦有十指麻木。胃中有湿痰死血加苍术、白术。少佐熟附子。行经中死血者。四物汤加红花、桃仁、韭叶。忌生冷鱼腥。发风发热之物。
一论十指酸痛。麻木不仁。
大附子木香各等分。每服三钱。姜三片。水一碗。煎七分服。
一论妇人遍身麻痹。谓之不仁。皆因血分受风湿所致。用祛风散。送下五补丸。
祛风散
生川乌 白术(去芦) 白芷(各三钱) 甘草(二钱)
上为细末。酒调。吞下五补丸。
五补丸
黄 (蜜炒一两) 人参(五钱) 附子(一个) 当归(三钱) 白芍(酒炒五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祛风散送下。
一论不仁者。谓不凝和也。痛痒不知。针灸不知是也。经曰。诸乘虚寒。而郁冒不仁。
盖其血气虚弱。不能周流于一身。于是正气为邪气所伏。故肢体顽麻。不知痛痒。遇寒。厥如死尸。而郁且冒也。用麻桂各半汤。不愈者。补中益气汤入姜汁。设或汗如油。喘不休。喘而直视水浆不入者。皆为绝症也。
一论风热血燥。皮肤瘙痒。头面手足麻木。
清凉润燥汤
当归(酒洗) 生地黄(各一钱半) 黄连 黄芩 白芍(煨) 川芎(各一钱) 天麻防风 羌活 荆芥(各八分) 细辛(六分) 甘草(五分)
上锉。水煎。食远服。麻甚。加川乌炮三分。
一论面上木处。可用桂枝为末。用牛皮胶。和少水化开。调敷之。浓一二分。若脚底硬木处。可将牛皮胶熔化。
入姜汁调和。仍入南星末五钱和匀。用浓纸摊贴二三分。乘半热。裹贴脚底。用温火烘之。
此外治也。
一治两手指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卧。乃热伤元气也。
黄 (八钱) 人参(五钱) 白芍(三钱) 柴胡(二钱五分) 升麻(二钱) 五味子(百四十粒) 生甘草(五钱) 炙甘草(二钱)
上锉。水煎。稍热。空心服。
一治两腿麻木。沉重无力。多汗。喜笑。口中涎下。身重如山。语声不出。右寸脉洪大黄 (三钱) 当归(二钱) 苍术(四钱) 陈皮(五钱) 本(三钱) 黄柏(酒炒一钱)
柴胡(三钱) 升麻(一钱) 知母(酒炒一钱) 五味子(一钱) 生甘草(二钱五分)
上每锉一钱。水煎。空心服。少待以早饭压之。
一治皮肤间有麻木。乃肝气不行故也。
黄 (一两) 白芍(一两半) 橘皮(一两半不去白) 泽泻(五钱) 炙甘草(一两)
上锉。水煎。温服。
标签: 寿世保元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